-
徒法不能以自行——新慈善法配套三规章解读
9月5日,修正后的《慈善法》正式开始施行。与新慈善法相呼应,《慈善组织认定办法》和《慈善组织公开募捐管理办法》完成修订发布,《个人求助网络服务平台管理办法》正式出台,从法律规范层面进一步推动新时代公益慈善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
建设银行2024年网络公益活动上线 邀请用户共绘“同心圆”
-
互联网公益千帆竞发,共益未来不止歇
从2008年至今,中国互联网公益在曲折和探索中走过了15年的发展路程,数据和成效直观可感。每天、每人、每地,共生、共长、共创,互联网公益从“他们”变成“我们”,善意在各处流动,汇聚形成普惠网络,不断拓展可能性边界,挖掘公益更多潜力,不断走向高质量发展之路。 -
全网或告别《谭谈交通》:这场著作权大战关键在哪
成都市广播电视台:己方为节目著作权人,有权对网络上未经许可发布相关视频的行为进行依法维权。 谭乔:节目初心是宣传交通安全,纯粹公益的。若有人想要独揽并以此牟利,自己绝不答应。 同济大学教授张伟君称,电视节目影像的著作权一般属于制作者,谁是制作者成为关键,需要掌握节目制作合同对著作权的约定细节才能作出判断。 律师秦鹏飞表示,作品类型是判断一个作品著作权归属于谁的前提。它包含具有独创性的视听作品和不具有独创性的录像制品。 -
峰会与“风”:公益数字化变革进行时
近三年来,每年都有超过100亿人次点击、关注和参与互联网慈善。2021年,通过互联网募集的善款接近100亿元,比2020年增长了18%。 通过体系化的平台,把善意连接成一张流动的、数字化的网络,让每个人的公益理念、责任感凝聚起来。 -
“泛公益”视频背后:莫让平台伦理“失守”
今年全国“两会”,一系列提案、议案聚焦短视频、直播领域:《关于加大网络直播监管整治力度的建议》《关于强化短视频平台审查监管 减少对青少年不良影响的提案》《关于完善网络直播平台涉税信息报告制度的建议》…… 短视频发展至今,用户规模不断膨胀,平台上视频类目也日渐丰富,不仅有美妆、萌宠、游戏等,“泛公益”内容同样颇受欢迎。其中不乏借助互联网力量宣传公益者,但也有人趁机通过塑造“公益”形象以实现直播带货和打赏目的,因此问题频发。 -
全国首例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民事公益诉讼案办结
-
协同治理新尝试与“强者更强”的隐忧——争议慈善会“崛起”
近年来,包括深圳、河南、山东等地慈善会正在尝试社会化转型,探索从传统慈善向现代公益的新路径,包括主动和地方组织合作,构建地方慈善生态,发力网络募款。 徐永光呼吁,地方慈善总会顺应互联网公益时代潮流、开放公募平台、进行社会动员,为支持草根慈善融入民间公益提供了契机。“可以创造官(办)民(办)合作共赢,走向融合的公益发展新生态。” (本文首发于2020年9月24日《南方周末》) -
发现“美团”“饿了么”存在食品安全隐患,山东一检察院这样做
一起典型案例显示,面对网络餐饮食品安全隐患长期存在的现象,部分地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监管不到位。检察机关通过行政公益诉讼督促行政部门依法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