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黎巴嫩遭现代版“特洛伊木马”,锂电池可能被远程引爆吗?
“黑客入侵设备,可使保护措施失效,引起电池过热或过充,并进一步引发热失控,但锂电池爆炸很难操控,更难做到大量器件同时爆炸。不排除锂电池提供了起爆能量,触发了本就存在于设备中的微量炸药。” 5G技术标准下,从网络运营商到手机端,通信的每一个环节都有相应的技术保证安全,黑客入侵难度比以往更高。 对于普通用户而言,日常要防备的是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避免设备植入木马。极端情况下,锂电池设备确实可能被当成武器,防范的方式包括避免购买来路不明、可能经过改装的二手设备,或是未经安全质检的非正规新机。 -
网络实名制,在争论中从“幕后”走向“前台”
从各大平台已发布的公告信息不难发现,头部自媒体前台实名制已成必然。“这次没有标准的、明确的执行文件,各个平台只能基于各自的平台属性和既往的审核重点,摸索推行。” 王四新解释,由于大V往往拥有更广泛的社会影响力,且不乏背景复杂、目的多样的,“前台实名制有利于这些大V增强社会责任感和风险意识、规范他们在网络空间的行为”。 “前台展示什么样的个人信息,区别还是很大的。”朱巍举例,比如一个医生大V,披露其是某科医生,可能会比披露所在单位和职务信息更能减少网暴的发生。 有关实名制的担忧中,一个议题贯穿始终:网络实名制会影响个人信息安全。相关部门也在强化对个人信息安全的保护。 -
网暴可能涉及哪五种罪名?组织“水军”从重处罚
和网络暴力相关的罪名有诽谤罪、侮辱罪、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 近年来,涉及侮辱、诽谤刑事案件数量明显增长,但有罪判决比例很低。2022年,全国法院审结的587件诽谤刑事案件中,不予受理的有271件,占46%,作出判决的只有79件,占比不足14%,其中有罪判决只有43人。 -
01:59
十年来,那些从高薪榜单消失的专业
通过整理麦可思2013年至2022年这十年发布的《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发现,应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平均月收入前十的榜单中,软件工程专业和网络工程专业年年在榜。紧随其后的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和信息工程这三个专业,均上榜9次。 建筑学或许是跌落“神坛”最快的专业,2013年曾高居榜首,次年跌落到第五名,此后就再也没上榜过。审计、经济、金融、城市规划和电子商务是落榜最快的专业,它们仅在2013年上榜一次。法语专业是榜单中唯一一个小语种专业,共计上榜5次,不过在近三年也跌出了前十。 这些数据毕竟是总体性的,从个人角度,还需考虑得更仔细全面。一般而言,各行各业中都是资格越老,薪酬越高。比如,年轻医生最初毕业几年工资都不高,年轻律师更是如此,但随着工龄积累,其收入上升得非常快。而计算机、程序员等引领性行业起薪很高,但薪酬在时间上的分布也相对平缓。 其次,是各行业在薪酬结构上的不同。比如制造业,从底层到高层,其工资差异相对平缓。但在金融行业,薪酬结构则非常陡峭,管理层与新员工之间的薪资差别非常大。 纵览十年高薪专业榜会发现,所谓的冷门与热门从来都是相对的,起薪的高低也不是永远一成不变。你认为,未来哪些专业会成为热门专业呢?来说说吧。 -
首次全链条打击:非法“寻车”的罪与罚
李明设计的“JTC”可绕过“捷停车”等二十多个停车平台的系统安全防护机制,获取包括停车位置、停车场名称、进入停车场时间等停车信息。不仅可以获取车辆的即时信息,还能获取停车平台储存这一车辆的历史信息。 犯罪进入了小链条或者细链条的状态。“这种短平快、分工简单、灵活游击化的个人合作链条可能是未来网络犯罪的主要模式,也是精细治理和打击的重点。” 有人接单后并不知晓上家是谁,抓捕后他也说不清楚。 -
你“拥有”你的网络账号吗?丨法眼
如果一个虚拟的网络生态系统无法保障用户的信息安全、财产安全以及抵御社会风险,那么这样的网络生态也无法被用户认可,无法发展。 (本文首发于2023年2月23日《南方周末》) -
状告开发商采集人脸信息案胜诉,避免成为“透明人”依然很难丨快评
同样是消费场景,机场与高铁站等敏感场所使用人脸识别系统的正当性,就明显要比楼盘采集人脸要高得多;在“必须刷脸”的消费场景比如某些网络平台/支付平台,用户可以从人脸采集里分享平台方的收益,或是享受一定的便利(安全性另当别论),必要性也要高出“人脸信息成为商家免费产品”的那些场景;又或者在一些需要特别安全保障的场所,人脸识别甚至会是被采集者为了保障正常生活秩序的合法需求(比如私人住宅,高档酒店,机舱,驾驶室)。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十三部门修订发布《网络安全审查办法》
-
《网络安全审查办法(修订草案)》为何这样改?
从根本上来看,这次修订是为了落实数据安全法的要求,建立国家的数据安全审查制度。 滴滴等企业存在的网络安全风险,主要是数据安全风险,且因赴美上市而引发。因此举一反三,尽快建立我国数据安全审查制度,针对企业海外上市等特殊场景明确细则,就成了当务之急。 100万用户,是综合考虑了我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批量个人信息泄露后对国家安全、公共利益带来的影响而确定的标准,主要考虑的是社会影响。 -
中国信息安全研究院左晓栋:对滴滴审查的重点是重要数据的出境安全风险
网信办、发改委、工信部、公安部等十二家机关单位中任何一家认为有危害国家安全的风险,都可以按程序报批后启动网络安全审查。 “我认为这次审查主要关注的是,重要数据和公民个人信息的出境安全风险。” 从根本上来看,这次修订是为了落实数据安全法的要求,建立国家的数据安全审查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