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5公里,走了四个月:战火下的中缅货运生意
“现在,货物一出国门,傣族山兵收一道‘过路费’,克钦军、德昂军再收一道,到了105码还要给缅甸政府交税,”蒋聪回忆着次数最多的一次上“税”,前前后后要给四次钱。 为了确保顺利通关报税,中缅物流从业者会从缅甸雇用报关员。物流商张新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多名报关员被缅政府以“资助地方武装”为由逮捕。 战争期间,哪支军队会收多少钱,边贸商、物流公司和货运司机心里都没底儿。 一些边贸商向南方周末记者透露,军阀拦住了救火团队,任由火势蔓延。缅甸消息称,约120辆货车被大火吞没。缅甸军方和同盟军相互指责是对方纵火。 -
08:55
在中缅边境线上“借土养命”
他们是一群没有身份的边民。自2015年躲避缅北战乱进入中国云南之后,便在漫长边境线的山野间“借土养命”。其中有一些难民自称上几代是居住在中国境内的村民,于是在命运轮回之中,他们开始寻找属于自己的中国身份。 -
炮弹落在畹町镇:一座边陲小镇活在缅北战火旁
陶菀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在她小时候,畹町镇也能听到对岸的打仗声,“枪弹声就像放炮仗一样,打几声也就没了,今年确实是最激烈的一年”。 畹町镇政府一位值班人员说,政府大楼工作人员已经搬至相对安全的地方办公,只留下少数值班人员,因为大楼“正对面就是缅甸,有重大的安全隐患”。 战争爆发后,西瓜无法入境。瓜贩周峰分析,最受影响的要数瓜农。缅甸承包土地价格较低,每亩只需三四百元,因此在缅甸包地种西瓜的多是中国人。 在傣语中,畹町意为“太阳当顶的地方”。在陶菀的印象中,二三十年前的畹町繁华昌盛,后慢慢衰落。陶菀为小镇感到委屈,“之前三年疫情,现在又有这个战争”。 -
缅甸往事:曾是数一数二的东南亚大国,军国体制与军队是政治的核心
缅甸历史上曾是东南亚数一数二的大国,曾经威镇八方。除了向南是大海无法逾越外,他们在各个方向上都曾一度所向无敌。缅甸国王和精英阶层视对外扩张为体现民族精神的主要途径,国力稍有积累便要发动外战。国王和“阿赫木旦”的主要财富来源,都是对外战争的劫掠。重军事,轻经济,是缅甸的历史惯性。暴力一直是缅甸古代政治的重要推动力,对暴力的迷信是缅甸古代政治家的深刻传统,也为今天的缅甸政治发展埋下了深远的伏笔。 -
缅甸战场,谁的战争?
缅甸,已然成为英国殖民者“从两端点燃的蜡烛”。英国的傲慢、专断,最终把缅甸推向了敌人的怀抱。 -
克钦邦战争不会影响缅甸大局
缅甸政府军此次与克钦邦少数民族的武装冲突,很容易让外界联想起近年来缅甸推行的民主化改革政策。但研究者表示,克钦邦战争与近年的缅甸大局势无直接关系;除非战事扩大,否则战争对缅甸的改革不会有大的影响。 -
“迷彩”缅甸,暗燃烽烟
似乎在一夜之间,缅甸“面貌一新”。不过处于低烈度状态的克钦之战,与正在出现的缅甸全国和解现象形成巨大反差,一位长期做中缅边贸的商人表示:“这里没有战争,也没有和平,有的只是冲突。” -
克钦硝烟
战争究竟会不会打?这里会变成第二个果敢吗?明年的拉咱能够得到缅甸政府的承认吗?几乎每个人都在问。 -
克钦硝烟 (从60917复制)
战争究竟会不会打?这里会变成第二个果敢吗?明年的拉咱能够得到缅甸政府的承认吗?几乎每个人都在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