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生熄灯后上厕所竟“重大违纪”:如此无底线的规训令人发指丨快评
无度规训与滥用权力,既无助于提高成绩,还有害于学生身心健康。家长与社会不应该纵容其大行其道。 -
带货主播陷合同诈骗疑云:平台不应纵容“呼疯唤愚”式走红丨快评
葛亮的发家史与网红经历,再次显示了互联网短视频平台“下沉市场”的庞大规模与惊人力量。这个赛道或者生态位,也总会有葛亮般的有心之人前来占据。然而,其道德伦理上的争议与涉嫌违法犯罪的风险也同时存在。因此,平台方理应加强监管,明确“直播带货”中各个民事主体的权责,切实保护商家与消费者的权益。带货主播也应知进退,不能再如此“审丑无下限”下去了。 -
最高法强调对未成年人犯罪宽容不纵容
-
01:48
婚恋平台套路客户,利用人性弱点获利敛财
央视3·15晚会曝光了一个老问题:婚恋平台套路客户。记者先后通过珍爱网、世纪佳缘、恋爱课等多家婚恋公司的面试,卧底成为一名“婚恋红娘”。岗前培训,讲师强调首先要“抛诱饵”,捏造符合客户心意的“虚拟人”,利用人性弱点诱导客户购买动辄上万元的会员服务。 针对女性客户,婚恋平台一种常见套路是:一方面,向女性售出动辄万元的会员服务,承诺一定期限内向客户提供若干数量的优质男性,但不保成功,到期再诱导客户续费。 另一方面,平台养一些“男婚托”或容许“猎艳男”存在,他们可能根本无意结婚,却一律装出想要长择与结婚的深情模样。央视3·15报道中,有人就向记者反映,“确定恋爱关系,然后发现此男士并非单身”,这些是类似酒托、饭托的“婚托”。 虽然目前传统婚姻价值观受到挑战,但还是有许许多多的男女仍向往婚姻。不过,一旦有人选择隐瞒不利的信息,并装出自己不拥有的品性与美德,所谓“佳缘”的成色就荡然无存了。某些婚恋平台纵容或利用人性下堕的力量获利,无疑是不道德的。 -
双向出击拉拢英菲,日本意欲何为?
“签署《互惠准入协定》,意味着日本和相关国家的关系正步入准军事同盟。日本自卫队可以借此走出去,把兵力派到英国和澳大利亚,迂回实现所谓的‘国家正常化’。” 日本在防卫政策上不断突破红线,背后离不开美国的默许和纵容。 “日本不想孤注一掷把‘鸡蛋’放在美国‘篮子’里,也不愿意把军工红利拱手让给美国,但从历史上来看,不管日本采取什么样的合作,都很难在军工生产上突破美国的限制”。 -
又见哄抢,还要纵容?丨快评
“捡拾”“多年的习惯”“误认为”,这样的话术几乎每次种植户被盗抢的事件中都能看到。事件发生后,当地政府只是“劝导”参与哄抢者交回哄抢的财物,而不对其进行处罚,甚至有些人拒不交回也没什么事。那哄抢者当然不会罢手,下次还会继续抢。 -
餐厅员工发顾客打娃视频后赔1万离职,警方如此调解令人费解
胡某就此在餐厅多次闹事,然而派出所没有对其追责,反而以调解的方式,让江先生赔偿精神损失费及医药费1万元。此举不仅寒了江先生的心,也是释放出错误信号:如果违法行为可以通过调解来解决,甚至获得反向补偿,不就纵容了更多人任性而为?如此,法律也就失去了它的威严和公正。 -
高考后,孩子报复性消费:掏空父母腰包的,是错误的教育观念
认识这样一位熟人,多少年没添过新衣服,家庭收入的绝大部分都用于孩子的补课和消费,结果孩子高考失利不说,还养成了大手大脚、颐指气使的坏毛病。可见,这种宠溺式育儿方式,不仅坑苦了自身,也害了子女。 在孩子成长的关键阶段,不注重对孩子进行品格教育,对孩子不好的品性纵容加默认,却指望孩子突然有一天“顿悟”,从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变得知书达理、知晓甘苦,简直是异想天开。 -
男子被疑地铁偷拍,自证清白仍被曝光:以莫须有的罪名制造“社死”岂能纵容?丨快评
权益没有被侵害,仍然要维权;就算没偷拍,仍然是猥琐男,必须曝光。这样的逻辑,令人咋舌 -
以牟利为目的买假货算“恶意投诉”吗?打假的合法边界应厘清
对栽赃式打假行为,要坚决打击;对没有法律依据的打假,不应支持;但对“恶意投诉”的认定必须慎之又慎。毕竟,对社会危害更大的,是制假售假的不法商家,如果为了“遏制职业打假人的牟利性打假行为”,而实际上起到了纵容制假售假的效果,那就得不偿失了 (本文首发于2023年2月23日《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