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谁才是精神病人?互送对方进精神病院,一对夫妻的恩怨情仇
对于是否存在家暴、谁在出轨、谁有精神病的描述,屈艳和丈夫渊强持不同说法,唯有在被精神病院强制收治和求助无援上,夫妻二人均感受到了相同的无助与愤怒。 -
“住在精神病院的天才儿子”全网刷屏:“神经病”造就天才?
某些精神病人的意识已不受社会和教育等各种观念所限制,他们的思维模式当中不存在“正常人”所谓的思维框架,有着各种“正常人”看来出乎意料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
快评丨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养老中心打人,精神病人收治应全社会一起想办法
精神卫生法规定,乡镇政府和街道办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组织开展预防精神障碍发生、促进精神障碍患者康复等工作。但在现实中,乡镇和街道一级,很难有精力和财力开展精神障碍患者的康复、照护等工作。 -
我在2020丨做那一点星光
我想起了我接触过的视障者、智障人士或精神病人,他们作为弱势的群体,在采访中,我常常感受到他们身上的难,感受到他们想要被看见,被接纳。如果更多人“看见”他们,会不会少些悲剧呢? -
精神病人伤童官司: “社会捐助已弥补”,一审不判赔引争议
2020年10月21日,四川省隆昌市一审法院并未支持索赔医药费的主张,认为“社会捐助已弥补”,一时间舆论哗然,网友追问:“大众的爱心能为侵权人埋单吗?” 这场官司背后,是被忽视的农村精神病人,在社区的安全防护网失效后,终酿一场悲剧。悲剧发生后的五百多天,两个家庭都深陷困顿、无助和愤怒中,倍感煎熬。 包括黄守方在内,没有人察觉王丽云病发的蛛丝马迹。村医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依照随访要求,事发前十余天,他见过王丽云,“状态挺稳定的”“病发可能是天气太热的缘故”。 对于两个家庭,这五百多天,煎熬已是一种常态。小雨家打官司索要的18万赔偿包括医药费等多项费用,但在言谈诉说中,更像为了缓解这个家庭对孩子未来怎么办的焦虑。 (本文首发于2020年11月12日《南方周末》) -
上海杀童案主角黄一川:被判死刑的精神病人
一审判决:“虽患有精神疾病,但其并非在病理反应下针对妄想对象进行报复,亦非不加选择地对他人实施暴力,而是经过反复权衡,有意识地选择弱小的小学生为杀害对象……只有依法从严惩处……” -
九岁娃被打死背后的法律困境
在这个问题上处理比较好的是习惯法国家,陪审团制度让普通人直接参与,无需十分懂法律,只需他们用质朴的情感去对各式各样的事件做判断,这显然比机械的法律条文去衡量复杂万物要灵活,成文法很难应对这里面千变万化的不同情形。 -
精神病人伤人频发,谁该关进精神病院?
“精神病人为何不关入精神病院!”记者注意到,很多人在网络上发出了这样的呼声。情况真的如此吗? -
国航乘客的权益才是问题的核心
国航“监督员”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国航2019年7月15日通过官方微博发布回应称,事件为旅客之间的纠纷,其中一方旅客是国航一名因身体原因休养的员工(牛某某),此次是个人因私出行,并非国航监督员。也许国航认为这件事就已经结束了,但是,在整个事件中国航各环节处置是否妥当,还有一些疑问需要解答。 -
别消费“博学”流浪汉了
从蓬头垢面的外表以及其本人的叙述内容看,近期上海所谓“博学”流浪汉沈先生很可能是一位精神病(Psychosis)患者。他的走红或反映了部分公众和媒体对精神病的无知,也或反映了社会面对精神病人收治难题的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