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患伤人却难赔:全国政协委员建议上监护人强制险
建议督促国有控股的大型保险公司,平衡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完善精神障碍患者监护人责任保险产品设计。 如果采取自愿方式,投保率低,监护人责任承担的财力、能力有限,难以降低风险带来的负面影响。- 专题
“被精神病”:公众焦虑中的认知分歧
“被精神病”:公众焦虑中的认知分歧
“大众刻板印象中,或许以为被精神病主要是公权力送医或者谋财出轨家庭送医,但通过上百案例的梳理,我们发现非自愿住院的争议案件主要是家属送医。” 有学者注意到,精神卫生法出台前后,相关争议案件大幅减少,但是近年来出现了回升趋势,与既往涉及治安稳定等因素不同,近年主要围绕当事人是否具有危险性。 相较于法学界人士对人身自由权利的关注,医学界更为关注患者的健康权。“我们认为,患者的健康权也非常重要。” 一名学者建议,可效仿一些发达国家经验,设置专门的医学法庭或者类法庭的司法机构,纳入医学专业人士,以规范非自愿入院,最大限度保障就诊者合法权益。江西李宜雪被送诊,其是否患精神障碍和程序是否合法应分开看丨快评
诊断一个人是否有精神障碍,是医学专业问题,强制送诊是否合法合规,则是法律问题。 北京安定医院是知名精神卫生专科医院,是精神卫生领域全国排名前列的权威机构,不太可能为了“配合”江西警方,做出虚假的司法鉴定。虚假鉴定对他们并没有任何好处,反而具有极大的风险。 强制送诊和强制医疗,都应该遵守法定程序。否则,不仅精神障碍患者的权利无法得到保障,正常人的权益也无法得到保障。“精神病女儿捐空积蓄”后续:基金会退回四十多万善款
患者家属:司法鉴定表明其思维混乱,不能辨认自己的行为,捐款时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 基金会:捐赠人多次表示,捐款是自愿行为,不存在被误导、被诈骗。捐款中已有部分被执行到项目中。父亲之死:凶手脱罪后,儿子控告母亲遗弃
张霖怀疑,母亲与凶手有所牵连。为了查明父亲的死因,他不惜付出一切。他寄望通过控告母亲,让父亲之死重回司法部门视线。 2009年5月12日,太康县公安局专案组在一次工作汇报中提到,经过走访,未见凶手犯过精神病。专案组还发现,凶手的小姨曾私自到看守所见他。 老人想着要在生前把案子了结,让孙子没有负担地活。但孙子想的是,只有尽快翻案,爷爷奶奶才能过上几天好日子。- 02:53
互送对方进精神病院,到底谁有病?动画重现精神病诊断争议丨重现
因为一次装病“骗药”,山东淄博一名大学生被父母送进精神病院。2021年,服药三年后才确诊精神病的莫楠(化名),被父母送到淄博精神卫生中心强制住院。两年后,为了证明自己没病,莫楠陪同父母前往山东精神卫生中心“体验”,结果父母也双双确诊精神病。 精神病诊断存在一定的主观性与模糊性,可能装精神病,也可能“被精神病”。莫楠状告医院在住院期间未对他修正诊断。专家鉴定则认为,医方医疗行为不存在过错。最新的诊断不能抵消八年的“病史”,莫楠仍在收集自己“没病”的证明。 父母送儿子进精神病院后也被确诊:警惕“精神病”的自由裁量权丨快评
现行《精神卫生法》是有一些bug可以卡的。除了精神科执业医师的“自由裁量权”很大之外,家庭成员也可以利用医生的这种“自由裁量权”,合法地对别的家庭成员施行人身控制,令其“被精神病”,从而达到支配后者的人身与财产等恶意目的。生死之间:吴谢宇案的最后三个月
律师冯敏经常告诉吴谢宇:很多人在关注他,希望他活下去。“要说我在里面起的作用,应当是给了他一种(活下去的)信心。” 在二审阶段,徐昕和郑晓静把辩护重点放在申请精神病鉴定上。徐昕接受媒体采访表示,吴谢宇保命仍有“一线生机”,而这“一线生机”就是精神病鉴定。但后来,这一申请未能得到司法机关同意。 确认最高法法官找过吴谢宇舅舅和姨妈之后,吴国阜更加确信获取亲属谅解的重要性。当时,辩护团队内部对谅解并不是特别看重。 最后一封信是写给老K夫妇的。在信的最后,吴谢宇请老K代其向所有帮助过他的律师转达春节问候:“我会全力配合您们,全力以赴自救!请您们对我有信心!”千万富翁父亲被儿子送进精神病院:莫让医疗机构沦为人伦悲剧的帮凶丨快评
这对儿女等于是借助现行法律的漏洞与医疗机构的疏失,人为地编织了一个盗墓场景,并将父亲留在了洞内。现代社会出现这种小说影视剧里才有的“盗墓情节”,堪称是对人伦亲情的巨大打击,“推广”了一种新型犯罪手段,增加了公众的不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