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望石宗源
回顾石宗源主政一方的岁月,他在两个关键之处突破了既有模式:处理敏感群体性事件和地方发展之路。相较于前者备受民间赞誉,后者至今在地方上受到争议。处理瓮安事件时,石宗源一方面担心事情处理不好,另一方面又担心对官员批评过度,触动官场,会在同僚中授人以柄。 -
【责任】石宗源:开明维稳之路
“62岁的贵州省委书记石宗源,在2008年告诉了中国一个地方高官突破范式的可能,而且是在敏感的群体性事件上。” -
原瓮安县委书记复出 职位降半级
中共贵州省委书记石宗源曾就王勤对于瓮安事件的汇报批评道:“自我批评少、解释情结过程多,分析原因少”。 -
部分高官为何钟情“第三种权力”
石宗源说:光靠官方说的人们不信,但媒体一说就信;吴建民说,让欧洲人看新华社的电视台,就得让新闻内容有可信度。 -
石宗源:担当的勇气
瓮安事件最终在地方政府的主动引导下得以透明、及时地报道,这在中国应是首次。而偏居内陆的贵州当地对现代传媒的开明认知,亦给公众以崭新印象,这与曾任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的石宗源,关系密切。 -
【官员】石宗源 开明之魅 (从21882复制)
他痛斥当地的干部:“庸官、懒官、拿钱不干活的官多了,老百姓就不会有好日子过。”事后,他给自己打了不及格的分,是一个官员自我评价罕见的低分。 -
石宗源
“瓮安事件”或许是近年来最大规模挑战县级政权的群体性事件。与传统“高压”式的处理方式不同,贵州省委书记石宗源力促了两项措施:一、信息透明;二、反思官员群体,推动事件朝良性和“寻找根源”的方向解决,为应对频发的社会冲突提供了新思维和新范式。 -
贵州官员瓮安“大考”,还原“6·28事件”中真实的政府反应和政府作为
17天中,一个省级政权面对一个严重的群体性事件,所表现出的与以往不同的风格背后,究竟是怎样的过程? -
瓮安事件揭示稳定之道
从单纯的“民事案件”,最终酿成一起打、砸、抢、烧群体性事件,如贵州省委书记石宗源所说,其中必有深层次的矛盾。具体有哪些深层次的矛盾呢? -
贵州省委书记石宗源:黑势力插手瓮安打砸烧
6月30日,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石宗源专程赶到瓮安县,现场指挥“6·28”事件处置工作。在群众座谈会中,石宗源表示,“6·28”事件被少数别有用心的人员煽动利用,甚至有黑恶势力人员直接插手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