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报社2024年度总结表彰会:坚持南周双质,全面极致专业化
2024年里,南方周末报社原创作品出彩出圈,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媒体系统性变革深入推进,利润创出11年新高。 “南周气质就是一种新闻理想,是以真相真理和人文关怀为己任,致力于以新闻推动社会进步的媒体气质;南周品质则是一种专业精神,是工匠精神、创新精神和进取精神,在南周的历史长河中,共同构建出来的优质品质。”刘云杉:教育的复杂需要教育者的谨慎
课程改革深植于一个急速变革的社会,有行政逻辑强有力的顶层设计、中层积极的督导与自我纠正, 有优绩主义文化。于是,一面是知识的弱化、真理的软化,另一面是方法的强硬、思维的空洞,两者互为表里,相互助长,构成今日的一些怪象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宋宁峰:不追求遥远的真理
“大家都是普通人,都有困惑,有困难,都有身处水深火热的阶段。我相信没有人会觉得自己全对,每天高呼我的未来不是梦。大家都有非常睡不着觉的夜里,想起某一件事会陷入懊恼”知行记:寻访王阳明的龙场履迹
已不能确切知道哪一天了。总之,是一天半夜,那个“格竹”失败的少年,终于在20年后,在山重水复的贵州觅得柳暗花明的境界:“大悟格物致知之旨……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圣人的道理就在我心,过去我向外寻求真理的做法错了。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这些学者的意见,在学术上没有任何指标意义”:高峰枫谈“西方伪史论”
“万一真理真的在‘伪史论’一派手上,就应该尽早去伪存真,让广大青年学子尽快了解那些‘被掩盖’的真相。但如果‘伪史论’的确是无稽之谈,那就需要给出更多、更具公信力的鉴定意见,加强公众对荒诞学说的免疫力。” (本文首发于2024年6月13日 《南方周末》)- 01:9
海子,不止“春暖花开”|那年今日
海子,原名查海生,1964年3月24日出生于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高河镇查湾村。10岁上中学,15岁考入北大法律系,18岁开始诗歌创作,25岁卧轨自戕。今年是海子诞辰60周年,也是海子去世35周年。 从1984年的成名作《亚洲铜》到1989年3月14日的最后一首诗,海子用超乎寻常的热情和勤奋,创作了近200万字的作品。其中,世人皆向往那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却无人知晓这些抒情短诗只是他诗歌理想中的点缀。他说:“我不想成为一名抒情诗人,或一位戏剧诗人,甚至不想成为一名史诗诗人。我只想融合中国的行动,成就一种民族和人类的结合,诗和真理合一的大诗。”在这个春天,一起来读不只会抒情的海子。 法院案例库自上而下VS裁判文书网自下而上:类案同判两条路径缺一不可 | 快评
法院案例库可以说是实现“类案同判”的一种“自上而下”的路径。由最高法来确定某一类案件的“正确”的裁判案例,作为权威案例进入法院案例库,这些案例一定程度上有了判例法体系下案例的作用。 裁判文书网则可以成为实现类案同判“自下而上”的路径。同类案件的裁决可能有不同,但裁判文书公开之后,引起公众、法学界、司法实务界的意见碰撞和探讨。“真理越辩越明”,在这样的讨论中,各方对法律的理解也会逐渐趋向一致。但凡风暴,终会过去 | 洛城机密
人生就是不系之舟,既然寄身江海,怎能不遇风暴?倘遭风暴,没有一劳永逸的解决之道。王选:“真相即真理”,她的战斗仍未终结丨不惑 2024
“我们与我们的国内外同仁,只是在尽可能地接近历史真相”,“‘真相即真理’,这超越了任何实用性的目的”。 (本文首发于2023年12月28日《南方周末》新年特刊·不惑)于坚的2023年度好书
圣人不是少数几个,得道成圣这条路对每个人敞开。真理在思的过程中敞开,就像在黑暗的洞穴里挖矿,忽然,蹦出一颗宝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