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流行,加强防蚊意识|周一健
预防登革热,生活工作场所应加强防蚊、灭蚊,安装纱窗、纱门,睡觉用蚊帐,外出旅行、运动时尽量穿长袖、浅色衣物、涂抹驱避剂。美洲今年2637人死于登革热,中国已有本土病例
南美的巴拉圭、阿根廷、巴西等地的疫情较为严重,在美洲的病例总数中,有2637人死于登革热,病死率为0.04%。 “海外疫情的暴发肯定会增加中国登革热防控的压力,就广州而言,我们实验室监测到的蚊媒密度也高于以往,本土疫情的报告时间也早于以往。” “将防控措施关口前移,是预防登革热发生与传播的关键。对于登革热病例的快速准确诊断、传染源的及时处置和关联区域的布控,也是登革热防控重要一环。”洪灾后,防大疫
此轮洪灾中,部分地区水位很高,厕所、牲畜棚圈被水淹没后,人和动物的粪便、动物的尸体都可能污染水源,或是进入家庭污染食物。为避免灾后疫病流行,河北、吉林、黑龙江多地已开展疫情防控行动。 2000年到2010年之间,全球多个国家(地区)在洪灾后曾暴发传染病,最常见的是腹泻、登革热、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洪灾后的传染病主要分为三种传播类型,分别是水源性/食源性传染病、病媒传播疾病和空气/接触传播的传染病。 一旦出现呕吐、腹泻、腹痛、发热,或进食困难、脱水表现,需及时就医。如果家庭内或是共同进餐、饮水的人都出现了类似症状,就要考虑食物或水源被污染,需及时上报,由专业部门来调查处理。- 00:57
秘鲁超七万人感染,动画看懂登革热如何在人群中传播丨硬核唠科
5月正是登革热的流行季节,由于现在还没有对症疫苗,也没有特效的抗病毒治疗药物,预防感染十分重要。值得注意的是,登革热仅由感染者-伊蚊-健康人的途径不断传播,人与人之间不会直接传播疾病,所以用好驱蚊产品、避免被蚊虫叮咬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预防方法。 监测蚊子的人:登革热之前,巷战静悄悄
参加工作以来,刘礼平和他的同事们处置过多次登革热疫情,最让他们难忘的是2014年那次,那是广东省近30年来登革热疫情最严重的一年。 “真的是角落”,没人愿意靠近的生活垃圾堆,堆放建筑工具的角落,小区里没人注意的死胡同,杂草半人高的废弃花园等都是监测人员的工作场地。 实验室养蚊子的四十多年里,阴伟雄很少出广州,哪怕周末也要回来一天“伺候”蚊子,过年过节也要回来“慰问”它们,“这里不能空”。- 01:39
广东蚊子密度榜出炉,“蚊密度”监测有什么作用呢?
近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公布了2022年6月全省的伊蚊密度监测结果,6月下半月高密度点有30个,较上半月有较大增长。为什么我国每年都需要监测伊蚊的“蚊密度”呢?我们身边常见的蚊子种类“白蚊伊蚊”,俗称“花蚊子”,就是传播登革热的重要蚊种之一。高效的“蚊密度”监测是控制登革热等传染病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蚊媒监测,可以判定相关病毒的流行趋势、宿主类型和病毒的基因型等。 疫情防控“溢出效应”:传染病发病率骤降,但需警惕“反扑”
在广东省,2020年报告病例数下降幅度最大的传染病是登革热,其次是流感,还有百日咳、猩红热和手足口病。锐减的国际人口流动、戴口罩、社交距离、注意个人卫生以及幼儿园和学校关闭等一系列非药物干预措施,是减少上述传染病病例数量的重要原因。 “从全球层面看,疫情导致医疗资源挤占,使得传染病防治工作倒退非常严重。尤其在非洲等落后地区,有限的公卫经费、医疗资源都用于新冠防控了,很多患者得不到治疗,婴儿错失了注射疫苗的时机。” 2020年传染病报告数量显著下降,并不意味2021年就不会遭遇传染病疫情的“反扑”。今冬明春新冠疫情与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出现叠加流行的风险依然存在。东南亚拉响“灭蚊大战”警报 ——夺命“叮咬”:直击菲律宾登革热疫情
因为“疫苗作用有限,更没有特效药”,一些巫医宣称具有超自然能力,可以使用古法来配制各种神奇药物,再配以稀奇古怪的咒语,就能治疗登革热。 针对伊蚊生存习性,不少菲律宾沿海城市和乡镇将海水引入排水系统,以海水来杀死蚊虫;一些地区还引入食蚊鱼,一昼夜可以吃掉上百只蚊子幼虫;甚至还从英国引进“基因灭蚊”技术。“团灭”蚊子,对抗登革热,这项灭蚊技术登上了《自然》
巴西批准利用转基因蚊子控制登革热传播,但目前,转基因蚊子在大多数国家都面临监管难题。“政府批准有难度。”转基因真菌或成最致命动物的克星
美国科学家最近用蜘蛛毒素基因改造一种喜欢感染疟蚊的真菌绿僵菌,可以在短时间内将试验区内传播疟疾且含有杀虫剂抗性的疟蚊数量减少99%,有望开发出强大的灭蚊新武器。差不多在同时,英国一家公司也推出了第二代抗登革热转基因伊蚊,灭蚊效果也非常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