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迎来“双胞胎潮”:科技能否缝合社会“裂痕”?
韩国《朝鲜日报》2025年2月28日报道称,韩国双胞胎的数量变多了,2023年的23万名新生儿中,多胎儿有1.26万人,占比5.5%,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近两倍。韩国双胞胎数量变多,与政府不断推出生育扶持政策有关。 在过去十多年间,韩国政府采取了多种激励政策以推动家庭生育,覆盖经济、住房、职场等多个层面,累计投入超360万亿韩元。从2024年起,1岁以下婴儿家庭每月可获100万韩元,约5000元人民币。 面对多年跌入谷底的生育率,韩国开始“另辟蹊径”,推行辅助生殖技术,包括降低试管婴儿(IVF)等技术的使用门槛,并将相关费用纳入医保范围。发放育儿补贴,用真金白银提振生育丨快评
实际上,社会化养老,也是“所有人的子女养所有人的父母”,退休老人所需要的所有商品和服务,都是由正在工作的年轻人提供的。如果没有了年轻人,没有了工作者,退休老人账号里再多的钱,也不过是一个符号,无法买到需要的养老服务。真金白银促生育丨报告解读
“育儿补贴虽然是一种积极的政策信号,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生育率下降的趋势。”杨成钢指出,生育决策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包括育儿成本、女性职业发展、家庭照顾负担等,“补贴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经济压力,但无法解决所有问题。”“幼儿园免费”系误读,但方向值得认真考虑丨快评
幼儿园幼童的家长都是年轻人,往往刚刚步入职场,刚刚结婚买房,收入不高,没有积蓄,很多人还要背负沉重的房贷,再加上幼儿园学费,年轻人不堪重负,于是推迟生育、少生育就成了必然的选择。不夸张地说,幼儿园高收费是压垮生育率的重要负担之一。放开参加社保户籍限制:“松绑”加“放宽”,释放城市活力丨快评
城市是由人组成的,也只有源源不断的人口方能维系城市的繁荣。当下国内不少大城市都面临生育率不足的情况,如果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前来落户、就业,那么城市的经济活力势必萎缩。因此,放宽社保、户籍与公共服务的强绑定是有必要的。结婚人数大降,源于婚育观念巨变丨快评
结婚人数大幅度下降,适婚人口减少只是一部分原因,婚育观念转变也是重要原因。维护积极的婚育行为,逐渐破除男女对立,重建权责对等、共同付出的婚育家庭观念,才有望提升结婚率和生育率。放宽女性冻卵限制有助于提高生育率,值得认真考虑丨快评
放宽人类生殖辅助技术的应用范围,允许单身女性冻卵,允许单身女性通过辅助生殖技术生育子女,建立卵子库为更多不孕不育夫妻服务,符合伦理,符合当下不少人的强烈需求,也有助于提高日益低迷的生育率。 原卫生部在21世纪初制定的文件,有些规定是出于计划生育的目的。在生育形势、生育政策已经彻底转变的当下,这些禁止性规定,应该重新考虑了。从“妈妈岗”到“生育友好岗”:如何才能提振生育率丨快评
上海的“生育友好岗”,这一措施的意义是:有助于在职场营造一种对母婴、母童友好的氛围,在目前公共场所与舆论上普遍存在的仇童厌童、敌视生育、反婚姻家庭的社会氛围之下,至少具有边际改进的意义;对具体的家庭而言,是对已经消失或极大削弱的生育支持系统的一种代偿机制,双职工家庭一方利用灵活的工作时间以取得收入贴补家用,同时又可以照看幼儿。日本“做四休三”工作制,能提升生育率吗?
在一些发展中国家或者新兴经济体中,由于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高度依赖,推行“做四休三”或导致生产效率下降、企业成本增加以及劳动者收入下滑。亚太地区何以成为生育率洼地?扭转价值观才是关键
如何在尘世喧嚣的现世,重建信仰、信念,在价值观层面和文化传承方面,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的互信、互助,男性与女性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谅解、相互爱慕,而不是继续鼓噪“三国杀、韩式罪案剧、族群仇恨、性别对立”等底层互害思维,恐怕真是世纪级的艰巨人类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