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煤矿斗上法庭,三首富激战优先购买权
三首富声名显赫,二审吸引数位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及地方商会人士出席,他们均想借机了解吕梁营商环境。 优先购买权,成为两首富向鹏飞开战的一大武器。目前,关于优先购买权的两起法院判决并不一致。 随着相关诉讼的推进,三首富斗法的来龙去脉更加清晰。 -
吕忠梅:“继续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高频率监督领域”
目前,生态环境法典编纂工作已正式启动。可以说,这个议案中提出的意见建议得到了完全采纳。 如果在生态环境检察工作中,依然各干各的,互不来往,就会出现应该在行政、民事、刑事检察工作中发现的公益诉讼线索发现不了,或者发现了线索但在办案过程中因证据收集、起诉准备等不协同而影响案件办理的公正与效率。 -
01:40
起诉“停止大象表演”败诉,野生动物表演等于虐待吗?
训练野生动物表演是一种虐待吗?近日,全国首例亚洲象公益诉讼案一审宣判,没有支持原告方“表演即是虐待”的主张,原因是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不禁止利用野生动物进行公众展示展演。 有网友认为,驯化动物是人类文化生活的一部分,不应简单否定。让野生动物在人工饲养,并能被观察的环境中,表现出最自然的行为,从而帮助和教育社会大众更好地理解自然,保护自然。比如狼的捕食行为,鸟类的求偶行为等。这样的动物表演是需要被保留的。 也有网友认为,像“大象选妃”“大象足球赛”等表演更多考虑的是娱乐性和视觉冲击,是违背动物天性的非自然行为。这样的动物表演毫无意义,应予以约束。 你认为动物表演该被禁止吗?来说说吧。 -
南周对话广东高院院长张海波:对 “卡脖子”领域司法保护要加强
近5年,广东法院审结环境资源一审案件6.1万件,其中环境公益诉讼案件922件,坚持“惩处与引导、赔偿与修复、监督与支持”并重。 -
“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粤港澳大湾区代表委员谈经济
建议政府牵头设立专利诉讼专项基金,对事关整个产业发展的技术专利诉讼提供支持。 完善政务服务体系,全面改善营商环境,激发企业“积极投”。 政府要增强民营企业的投资信心,让大家愿投、敢投、能投。 (本文首发于2023年3月9日《南方周末》) -
努力在诉前解决“九龙治水”:最高检第八厅厅长胡卫列谈文保领域公益诉讼
目前文物保护主要依托是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国有财产保护、英烈保护领域开展的,但是这三类保护方式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还不能满足当前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司法需求。 2022年8月30日,倒卖西周青铜编甬钟民事公益诉讼案江西省九江中院开庭, 这是全国可移动文物保护公益诉讼“第一案”。 -
倒卖西周青铜编甬钟的罪与罚,可移动文物公益诉讼第一案落槌
这起案件具有两点突破性意义,“第一个是从不可移动文化遗产到可移动文物的公益诉讼的突破,第二个是从行政公益诉讼到民事公益诉讼的突破。” 长期以来,文物保护领域的民事公益诉讼似乎处于“无人问津”的尴尬境地。司法机关对文物保护公益诉讼的态度也比较谨慎,此前不少破坏文物的行为只能通过环境公益诉讼进行惩治。 -
猪仔震动金融圈: 企业因水污染被告,银行要担责吗?
一家养猪场被环保组织发起环境公益诉讼,给该猪场贷款的两家银行也被列为共同被告,“贷款人环境法律责任第一案”引起金融圈关注。 2021年12月,一审判处企业存在水污染事实、承担环境损害赔偿责任,但对银行的诉讼请求被驳回。驳回的直接原因是污染行为和贷款发放没有时间交集,而背后的难点还在于,我国暂无银行承担环境民事责任的法律依据。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虽然本案并未判决两家银行承担环境侵权损害赔偿责任,但仍然具有意义,为银行业金融机构重视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敲响了警钟。此案的判决书最后强调,被起诉的两家银行“应当通过本案提高思想认识,有效开展绿色信贷”。 (本文首发于2021年12月23日《南方周末》) -
当连云港的滨海梦遇到候鸟:鹬港相争,谁让步
因为成语“鹬蚌相争”,鹬名气响亮,却少有人目睹过。鸻鹬类水鸟是一个大家族,“小个子”勺嘴鹬只有麻雀般大,中等个儿的半蹼鹬相当于一张A4纸的长边,腹部呈雪白色,喙又长又直。 连云港规划中的“连云新城”,计划在“蓝色海湾基础工程”中,用半圆形的大堤把一片滩涂围起来,将泥滩改造成沙滩。但这泥滩正是半蹼鹬的觅食地。因环评中没有包括鸟类分析,环保组织提起了环境公益诉讼。 “鹬港相争”正在上演。连云港的滨海梦和候鸟保护,陷入了两难。 (本文首发于2021年8月5日《南方周末》) -
高昂环境损害鉴定费,如何不“绊住”公益诉讼?
365.8万、192万、70万……高昂的环境损害鉴定费的数字背后都是曾经轰动一时的环境污染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