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ESG生态|陈锋:热闹背后的困境与破局
中国ESG发展呈现“表面繁荣,落地不足”的特征,ESG领域关注度提升,但实践层面仍存在员工权益保护不足、环境监管力度不够、公司治理浮于表面等问题。坚持“同责同罪同罚”:广东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冯键谈产权保护
过去一年,我们起诉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内幕交易等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15613人,起诉涉及民营企业的腐败犯罪1869人,并开展“空壳公司”专项治理,同时深化涉企“挂案”专项清理,进一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浙江高院院长李占国谈环境资源审判:让“破坏者”变成“守护者”
跨地域河湖受到污染之后,该由哪个地方修复?一地非法捕鱼、两地两判,裁判尺度不统一怎么办?这些都需要跨区域司法协同。 从环境治理的角度出发,惩治并不是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工作的唯一目的。我们的环境司法一直坚持并践行“预防为上、审判为本、修复为要”。空气标准要加严?环境部:正研究,跳一跳能够着
“既不盲目跟风国际最严水平,也不一味追求改善速度,更不会搞大气污染治理‘休克疗法’。”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司长李天威说,“我们将坚持稳中求进、蹄疾步稳,让地方跳一跳够得着,达标所需的资金、技术、方法手段循序渐进能跟上。”超越ESG,聚焦有竞争力的可持续性
我们需要进一步从系统视角深入思考经济、社会、环境、治理机制及其相互间关系和作用,围绕可持续性发展组织核心竞争力,实现“有竞争力的可持续性”(competitive sustainability)。“躺平式”干部当分类治理:实干重要,干什么更重要丨快评
还有考评与激励的问题,就是干部做事的容错性有多大的问题。做事情永远是不做不错,少做少错,多做多错。挑实干者做事情过程中的毛病与姿势不优美之处,吹毛求疵,上纲上线,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必须把这样的不良风气打下去。鼓励实干,就是要看到实干者的贡献,并且不吝奖赏与激励,让实干者既有安全感,又有盼头。 最后,必须说明,干什么也重要,甚至更重要。所谓实干,应该是着眼于依法行政,保障权利,提升法治与公共治理水平,创造对企业家友好的营商环境,取消过度管制、不当管制,激发市场活力,对人民群众创造财富、追求美好生活,不制造障碍,且提供便利,从而提升全社会的福祉,而不是滥用权力,设租寻租,抬高社会成本。花1元治空气,可换来3.5元回报|国际清洁空气蓝天日
一项研究的初步结果表明,大气治理效益费用比为3.5,即投入1元钱,能换来3.5元钱的回报。 “投资清洁空气,改善空气质量,不但没有拖累经济,反而取得了空气质量改善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双赢。”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郝吉明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网红城市半年报:“破圈”的法则与挑战
城市形象传播在2024上半年已然来到一个关键抉择点:当“网红城市”声量越来越大、数量越来越多时,网络流量是否依然是城市传播中的“KPI”?城市管理者又该如何正确运用和发挥网络流量对于城市传播的价值? 形势越发多变,抉择就在眼前。因此,研究团队首次以半年报的形式,探讨当前已然出现的关键话题。在我们看来:成为“网红城市”不是终点,而是城市形象塑造的新起点;打造“网红城市”也不仅是传播的课题,而是城市治理、营商环境、文旅发展等多个要素相互促进的综合产物。这是一场“持久战”,而非“突击战”。大选在即,如何看待美国ESG政策走向?|美国大选与ESG
自2024年美国大选开始,关于ESG(环境、社会和治理)的发展方向问题再度成为两党辩论的议题,全球ESG趋势和美国市场的未来也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理解ESG之争,要厘清背后的逻辑,但无论如何,也不会改变全球对气候治理的信心与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