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减”之间,重新定义品质生活
高品质的美好生活与环境保护之间从来不是二择一的背离关系,但它们之间的融合,需要一场公众意识的跃层升级,更需要市场主体的有力推进。 -
世界经济论坛丹尼尔·诺瓦克:“不能将AI视为富人特权或新赚钱工具”
80%的AI解决方案侧重于经济赋权,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但在高收入国家,医疗保健和环境保护是AI应用的主要领域。 不能简单地将AI视为富人的特权或新的赚钱工具。偏远地区和中低收入国家要么缺乏数据,要么数据格式不正确。AI在教育和医疗等领域的应用可能会产生不良后果,其中之一便是使不平等永久化。 对投入AI的社会企业家(Social Entrepreneurship)来说,要准确衡量其作出的贡献则显得更难,因为平衡商业性和社会性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
多地成立党委人才工作局 | 时政周报
皖、苏、陕、桂、津、鄂等6个省份分别迎来新任省级党委常委。 工行原副行长张红力被开除党籍:结交政治掮客,骗取博士学位。 第三轮第二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全部实现督察进驻。 陕西安康推进人口小县改革,当地有两县人口不足6万。 一周时政新闻回顾(2024年5月4日-10日) -
吕忠梅:“继续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高频率监督领域”
目前,生态环境法典编纂工作已正式启动。可以说,这个议案中提出的意见建议得到了完全采纳。 如果在生态环境检察工作中,依然各干各的,互不来往,就会出现应该在行政、民事、刑事检察工作中发现的公益诉讼线索发现不了,或者发现了线索但在办案过程中因证据收集、起诉准备等不协同而影响案件办理的公正与效率。 -
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全面启动
-
50万浣熊“入侵”欧洲,“生态害兽”泛滥难解
当第一只北美浣熊踏上欧洲大陆时,商人们盘算着有利可图的皮毛生意。九十多年后,浣熊家族在森林、城市里繁衍生息、发展壮大,生物入侵问题迫在眉睫。 自2016年起,浣熊就被列入《欧盟关切的外来入侵物种名录》。这意味着在整个欧洲联盟范围内,不允许关于浣熊的进口、繁殖、运输、商业化或有意把它们释放到自然环境中。 近年来,欧洲大陆浣熊数量估计超过50万只。除了比利时之外,在许多欧洲国家,这种动物也都成为令当局头疼的外来入侵物种。 治理入侵物种泛滥成灾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往往需要综合采取多种措施。 -
保护天行长臂猿,也是在保护人与万物的连结
“当环绕我们的生物多样性坍塌,当山林归于寂静,我们作为人类的自我定义必将变得模糊”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
全球经济下行时,企业应更注重ESG实践
全球经济下行时,企业应更注重ESG实践,这将加速行业新一轮洗牌,对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有利的企业,会占据更好的市场竞争位置。 如果你只有5分钟时间,如何快速阅读和评价一份ESG报告?首先关注这家企业的商业模式,也就是其盈利的根本方法会对社会与环境产生多少正面或负面的影响。 (本文首发于2023年7月27日《南方周末》) -
“管法之法”再修,地方立法权再扩容
“如果说宪法是其他法律的母法,立法法就是‘助产法’,生出很多健康活泼的孩子。” 设区市的立法权限原本被限定在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3个领域,这次修法新增了“基层治理”。但多位人大代表已经提出“基层治理”这个概念比较笼统。 2015年设区市刚获得立法权时,各地立法实践十分积极,而近些年,地方立法意愿没那么强,“甚至有点谨慎”。 (本文首发于2023年3月16日《南方周末》) -
生物学者王放:我相信人类会习惯和野生动物相处丨我信
野生动物对城市的学习和适应速度,比我们想象的最快的速度还要快。 (本文首发于2022年12月29日《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