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之间,重新定义品质生活
高品质的美好生活与环境保护之间从来不是二择一的背离关系,但它们之间的融合,需要一场公众意识的跃层升级,更需要市场主体的有力推进。
可持续概念正在席卷年轻人,成为当代最时尚的一种生活选择。
首先被舍弃的是咖啡店的纸杯,知名连锁咖啡店推广了许久的“自带杯优惠”终于在最近两年被人们广泛接纳。二手交易平台“闲鱼”几乎是与此同时迎来了日活高峰,平均每天有超过3000万人尝试出售闲置物品或是与人交换。最新的穿搭博主是能构建“胶囊衣橱”的人,“少买多穿”和“一衣多搭”成为广受大众欢迎的购物原则。
物品、空间、欲望……一切似乎都在精简,但生活的乐趣并没有随之打折。当这代年轻人开始高呼“拒绝消费主义洗脑”,他们并不是在抗拒物质,而是在当下时代里努力寻找消费与责任的平衡法则。
这是一场关于潮流的探索,亦是公众理念的跃迁。
物尽其用,给环境做“减”法
吴琳最新的乐趣,是给喝空的苏打水瓶子配上软木塞制成调味瓶。她的橱柜里还有许多大小不一的玻璃罐,分别来自桃罐头、橄榄菜酱和蜂蜜,现在,它们正作为杂粮密封罐发挥着新的作用。
当“物尽其用”重新成为一种潮流,印着广告的帆布包开始引领时尚圈。吴琳经常背着环保袋去菜市场,还点亮了更多循环利用的生活智慧:旧的毛巾可以裁成抹布,在厨卫角落再站一班岗,从同事那里收到的精致喜糖包装盒还可以用来收纳曲别针和胶带。
当下的“惜物”,源于席卷世界的环保风潮。人们在重新思考,被浪费的物质、膨胀着的消费,究竟让自我离这个世界更近,还是更远?
四年来始终坚持“可持续生活”的年轻人瓶子,早已告别了装在各种一次性塑料盒里的外卖,用做饭来串联自己与周围的环境。朋友们轮流烧菜,每个人都在其中得到了更多生活互动,彼此交流平时不太有机会触碰的话题。更重要的,是学会向内探寻自我的需要。
视觉中国/图
由放弃外卖这件小事开始,瓶子越来越深刻地融入“真实”——真实地生长在这个季节的食物,让自己感到安心的食物,对环境平衡更有益的食物。一种可持续的生活,本质上是对生活品质的追求:要快乐,也要享受。
众多年轻人正在加入可持续生活的实践中。Lisa在三年前接触了“零废弃生活”——尽量减少制造垃圾的生活方式。为此,她学会了在阳台上栽种辣椒,以减少采购环节的包装袋;想吃零食的时候用散装坚果代替成筒的薯片;告别餐巾纸,改为随身携带一块手帕……
一面是年轻一代环保意识的觉醒,另一面是消费观念回归理性。“爱地球的同时,不能丢了快乐。”在这种风靡全球的潮流里,人们正在寻找合适的方式满足自我的需要,创造一种更加真实而美好的生活。
可持续:生活品质的“加”法
Lisa曾被某些极简主义倡导者的文章和照片吸引,羡慕别人可以毅然扔掉暂无用处的物品,把屋子像样板房一样干净,于是也跟着“断舍离”了一大批东西。但很快,她意识到了这种盲目追求“做减法”的问题。
因为“全部丢掉”,反而在需要用到的时候找不到东西,最后发现“减”去的物品还是得“加”回来。最终她不得不承认,每个人都有独特的生活标准,“最起码要让日常活动持续运转,不能对着别人的清单去削减自己的生活。”
视觉中国/图
事实上,“可持续生活”与“消费”并不是对立面,物质消费在很多时候都带来心理上的正向回馈。Lisa有时一个人逛街,看到可爱的零钱包、小挂件就买下来寄给远方的朋友。收到对方惊喜的电话,两个人都感到十分幸福。反倒是一味压抑消费欲望这件事不太现实。
在反复的尝试与碰壁中,年轻人逐渐找到了两者之间的平衡,消费,哪怕是大额消费,也同样可以融入可持续发展的内核。
人们当然可以为钻戒和腕表买单,它标记着许多重大人生事件的发生,也带来了浅层心理上的满足。当岁月变迁,即便上个时代的奢侈品已经过时,仍可将它们传承给下一代人,成为承载亲情的信物。人们同样有充分的理由购买昂贵的汽车,一台汽车的乘坐舒适感必然远远优于拥挤的地铁,也能带人们更自由地去往远方。并不是只有绿色交通才能被冠以“环境友好”之名,事实上,以人为本的适度消费同样是可持续生活的原则之一。
在可持续发展主义席卷全球的今天,各行各业都已开始推动产业链的绿色转型,在生产、包装和运输等环节减少资源和能源消耗,排放更少的有害废弃物质。在政策引导和市场推动下,ESG工作的实践和披露已成为国内上市企业的重要责任。
于是,人们大可不必把物质消费视为敌人。高品质的美好生活与环境保护之间从来不是二择一的背离关系,但它们之间的融合,需要一场公众意识的跃层升级,更需要市场主体的有力推进。
环保与豪华的平衡之道
从物质贫乏到资源过剩、再到可持续时代,社会正在经历市场消费结构的升级,也在迎接产业结构的转型。当生活品质与环境责任同时放上天平,市场主体就需要思考“既要”“又要”的关系。
在出行领域,宝马一直在探索豪华体验和低碳环保的“兼得”法则。在汽车设计相关的CMF主题,即汽车设计生产中的色彩、材料和工艺中,贯穿着其对可持续发展与豪华的思考。
色彩是宝马的灵魂。从1955年的转型之作宝马507车身喷涂的白色,到1978年后跃为经典图腾的红蓝,直到今天包罗万象的个性化喷漆:曼岛绿、闪电紫、巴塞罗那蓝……宝马的色彩世界始终在时尚与经典之间引领风潮。
尽管视觉享受带来了重要的情绪价值,但通常来说,涂装流程往往需要消耗大量资源,也生成了工业废弃物。宝马近年着力在涂装环节降低对环境的影响,采用水循环管理系统,确保废水处理后可复用于生产流程,并优化涂装技术,在提高涂装品质的基础上升级VOC含量更低的材料。
宝马涂装车间的废水处理后可复用于生产流程
一千多种色彩,12年耐久性保障,可持续的工业生产环节,在充分满足每位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的同时,积极承担起对所处环境与世界的责任,宝马为行业做出了一种具有表率性的探索。
在宝马的创新实践中,许多前身令人们意想不到的材料被应用于生产。除了回收再利用的钢、铝和动力电池,甚至有从废弃渔网中提取原材料制作的再生尼龙,应用于地毯和地垫。
废弃渔网再生尼龙纱线地垫
宝马在一台创新纯电动BMW i5上展示了创新材料的突破——高品质环保材质Veganza完全不含动物来源成分,柔韧耐磨,而且更加健康、安全,即便在65℃高温的暴晒下,也能保持良好的车内空气质量。另一台全新电动MINI Cooper则采用了名为Vescin的创新材料,既有像羊皮一样的柔软细腻,又像牛皮一样柔韧耐用,还具有很强的图案可塑性,可以搭配个性缝线和犬牙花纹。
创新纯电动BMW i5配置高品质环保内饰材质Veganza
宝马将把再生材料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量产车上。例如,宝马在尝试回收利用咖啡渣,试制成中控台区域零件。人们完全可以想象,概念中“100%环境友好”的汽车进入出行领域的日子,或许不会很远。
外观带来情绪愉悦感,优质材料提供驾乘舒适感,创新工艺处理保证实用性和安全性。宝马的CMF设计正在试图为公众实现一种环保与舒适兼得的可持续高质量出行体验。在这场关于可持续与豪华的均衡实践中,宝马已经走在行业前沿,用新思考、新设计、新材料和新技术解决方案,证明更少的资源同样可以实现更多价值。
在宝马看来,汽车与人的情感连接十分重要。设计师在面对每一种材料时,关注的不仅是材料本身,更是客户的感受和体验。新材料、新技术并非一种炫技的成果,而是一种服务于人的工具,这不仅关乎整个产业链条的未来,更关乎自然与环境,关乎人文与社会。
网络编辑:kuangyx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