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国查办环境违法案件23.3万件 比环保法实施以前的2014年增长265%
近年来,我国查办的环境违法案件数量和处罚金额都有大幅度提高。新环保法效果评估:信息公开仍不理想
“去年我们说新环保法长出了牙,今年我们希望新环保法不要一直停留在‘乳牙’阶段。”新环保法“钢牙”评估:按日计罚反弹率最高
地区经济越发达,环境违法行为发生率越高,越需要严格的环境执法。学校有“毒”,谁之过 常州学校污染事件全扫描
看起来责任十分明显,但一个荒诞的事实是,除了常隆化工偷排废水违反环保法,似乎没有任何一方需要为此事埋单。常外事件背后,责任追究困难,折射出的正是中国式土壤危机的制度困境。区域限批:环保杀手锏的边界在哪
作为我国首创的环保制度,区域限批已被写入新环保法。施行近十年来,这项制度成为环保治理的杀手锏,渐成常态化的趋势。而与之相伴而生的失序风险,也亟需解决。7年前环保部曾下发的征求意见稿,被呼吁重上日程。第三方环境监测机构,环保部门有权管吗
有官员认为,如果缺乏自己的认证体系,环保部门则缺乏监管依据。“因为没有任何法律规定,环保部门可以去管社会环境监测机构。”不过,新环保法以及两高关于环境犯罪的司法解释中,已对“篡改、伪造监测数据”做出了规定,重则可入刑。热衷漂绿的上市公司
上市公司漂绿概率高,其真实的环保信息难以披露。我国曾有三道“绿色门槛”,但难堪重任。而如上证社会责任指数,甚至连业内人士都没有听说过。环境公益诉讼门槛到底降多少
2015伊始,从新环保法实施,及实施后首例环境公益诉讼在福建南平立案,到江苏泰州1.6亿元的环境公益诉讼案二审维持原判,再到最高法发布司法解释,环境公益诉讼的制度面纱被一层层拨开,我们不禁要问:它的门槛到底降了多少?违法排污“按日计罚”上不封顶
4月24日,历经四审的环保法修订案草案通过。我国污染治理一直存在着排污企业“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难题。而新环保法的“按日计罚”能明显加大对违法排污的惩罚力度。环境公益诉讼:民间忧冰封,官方称待定
环境保护国策30年,公益诉讼入法始见端倪。然而,这一修法草案却令民间环保组织担忧被拒之门外。而这场最近环保领域的焦点之争,也恰好是环保法修正案(草案)中“公众参与”的提前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