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煤炭的冬天
“煤改气”之后,周丽的首要感受是,“再也不用半夜起来穿厚衣服添煤”,手也干净了很多。全国已有接近四千万农户完成了清洁供暖改造。生态环境部总工程师、大气环境司司长刘炳江感慨,“世界上从没有过这么大规模的工程,说是环保工程,其实也是民生工程”。 一份2065户农村居民参与的调研显示, 75%的家庭表示,即使完成清洁取暖改造,也会同时使用煤炭、秸秆、薪柴等能源取暖,能接受的清洁取暖费用在2000元以内。只有7.7%的家庭表示,不会再烧煤烧柴取暖,能接受3000元以上的费用。 “经济条件较差的用户更注重取暖成本,经济条件较好的用户注重取暖品质,要求方便智能、干净舒适。因此,针对不同收入水平的用户,提供不同成本、不同品质的技术、设备和用能系统已是大势所趋。”居民供暖宜煤则煤宜气则气
近期中国因为部分地区“煤改气”未能及时完工等问题,导致部分群众冬季取暖受到了影响。人民日报:煤改气要统筹兼顾 别让百姓挨冻过冬
如何优化公共政策的价值排序,让政策从制定、落实到反馈、调整的全链条充满民生温度,是非常值得省思的时代课题。发改委、环保部紧急开会发函,煤改气的气从哪里来,该怎么用?
由于冬季煤改气需求增多等原因,LNG(液化石油气)价格大幅上涨。2017年12月4日,在国家发改委的要求下,各地发改委召开价格法规政策提醒告诫会,要求企业加强价格自律。“煤改气”糊涂账 发改委一月三道严令
由于“家底”不清,各地“一哄而上”,“煤改气”这一被地方政府视为治霾利器的工程,正被政府指为加剧气荒的元凶,被学界指为将产生更多的氮氧化物,恶化PM2.5状况。燃气电站 英雄气短
燃气电站固然能成糟糕空气的未来拯救者,但天然气能否供得上,气价能否被接受,依然是横亘在“煤改气”道路上的最大障碍。一旦燃气成本上涨,消费末端的承受能力就会遭遇挑战。过去半年中,长春、苏州、天津等地酝酿天然气价格听证会,已引发轩然大波。进退两难的变电站
“煤改电”,是北京为了减少冬季燃煤污染于2001年开始试点,2003年正式推出的政策,即在平房区以电采暖取代蜂窝煤炉的供暖方式。这项推行十一年,旨在减少冬季燃煤污染,改善北京空气质量的公共政策,为何会频频受阻?河南渑池矿难:假人数,假时间,假图纸
义煤集团事后解释说,事故发生当天,派驻该矿的矿长出差到焦作参加学习考试,矿方借机私自组织矿工下井,结果发生瓦斯爆炸事故。【中国“治道”变革·地方】山西:煤改出,三晋动
一方面要巩固以往的成果,另一方面要维持民生问题,至少目前来看,两只被小心翼翼踩着的鸡蛋还没破裂。【年度回访】山西煤改之忧
煤老板们终于要“跑路”了。和上个世纪90年代末一样,曾经披着黄色军大衣,在年关临近时躲债的煤老板,如今再次四处躲避追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