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日奶奶送1.8亿”为假:“网络炫富”折射的社会文化心理耐人寻味丨快评
对于“网络炫富”的认知,本身也应分层次来讨论。努力创造财富代表的是向上提升的工作伦理,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一大动力;反之,期望“一夜暴富”或是不择手段致富,反映的则是向下沉沦的伦理。弗兰西斯·培根在随笔中有感而发,“别为炫耀而追求财富,只挣你取之有道、用之有度、施之有乐且遗之有慰的钱财。但也别像修道士那样不食人间烟火,对金钱全然不屑一顾。”在“网络炫富”盛行的今天,这段写在四百年前工业革命前夜的隽语仍不失为持平之论。 -
茅台不香了,黄牛“掉链”惹的祸?
依托不断上涨的价格,一瓶飞天在商家、终端、黄牛三方间循环往复、快进快出,成为一条独立循环的,与茅台酒厂、茅台经销商没有多大关系的投机链条。 “黄牛在整个茅台产业链中已经形成了一块比较固定的蛋糕,现在突然有个环节不动了,那谁也不敢再去切了”。 到了2024年,仓库里有多少酒不再是炫富的本钱,而是压力。 -
多名炫富网红遭全网封禁:扭转拜金主义价值观是系统工程 | 快评
拜金主义、消费主义与享乐主义价值观的生产和传播是一个系统。炫富网红自媒体充其量只是这个系统的一环,而且也不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宣扬这些的书籍、影视等各类精神产品多了去了,更何况这种生活方式也会人际传播与强化。要扭转已经在相当比例的人内心扎根的价值观,很难很难,用句耳熟能详的话说就是,“一个长期系统工程”。 -
学校询问家长“统一购买600元防攀比鞋”:目标错了,方法也不对 | 快评
近年来屡发的“家长群炫富”“中小学科创拼爹”事件显示,造成“攀比”的罪魁祸首其实是学校与家长,而不是心智未熟的未成年人。学校与其想方设法要求孩子“防攀比”,倒不如多搞“上交不谄,下交不渎”“贫而无谄,富而无骄”这样的德育,或者参考“德国禁止学校披露或了解学生家庭条件”“日本给食制度与制服文化”这种真正行之有效的办法,尽可能地减少或是消除“攀比”作为贬义词的负效应。 -
短剧整治众生相:“腹黑女佣”不再有,出海加速“老外也上头”
类似于“腹黑女佣”这种颇受欢迎的“故事梗概”,将不再被允许。“根据广电的要求进行调整,太老的梗,过稿也不是那么容易。” “熬了几个通宵,不停改稿子。”经过反复自查自纠,邓竹叶将自己剧本中涉及的金钱数额,悉数删除或改为虚数,杜绝涉嫌“炫富”的可能性。 狼人、吸血鬼的故事外壳,老外们天然容易理解。不过,无论哪种类型设定,故事内核都是霸总、复仇,“老外也很上头”。 大资本方越来越多地加入到这场盛宴。“我们也在积极和私募机构接洽。”华哥说,公司打算投资兴建两个拍摄棚,这种重资产需要大量资金投入。 -
西藏阿里全体公务人员为一女子献血?应以令人信服的证据消除特权嫌疑丨快评
公众见过了太多以权势谋私利的不公平现象,也见过了太多网上炫富炫权而不经意间暴露了腐败问题的事件。而余女士发布的短视频,可能也给人一种炫耀“小姑姑”能力(也就是炫耀自己家的能力)的感觉。 -
中山大学通报“贫困生炫富”:终止发放助学金
-
退休干部孙女炫富上热搜,深圳:已开展核查
-
“万柳公子”大获赛博奴才: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可乎?丨快评
(本文首发于2023年1月12日《南方周末》) -
中金员工家属炫富为何成了“实力坑夫”
可以说,低调发财,作为一种行业规则,或者说行业自觉,已经建立起来了,证券行业早已不敢高调炫富。而中金公司是一家国有资本参与的公司,而且国有资本的比例还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