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日奶奶送1.8亿”为假:“网络炫富”折射的社会文化心理耐人寻味丨快评
对于“网络炫富”的认知,本身也应分层次来讨论。努力创造财富代表的是向上提升的工作伦理,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一大动力;反之,期望“一夜暴富”或是不择手段致富,反映的则是向下沉沦的伦理。弗兰西斯·培根在随笔中有感而发,“别为炫耀而追求财富,只挣你取之有道、用之有度、施之有乐且遗之有慰的钱财。但也别像修道士那样不食人间烟火,对金钱全然不屑一顾。”在“网络炫富”盛行的今天,这段写在四百年前工业革命前夜的隽语仍不失为持平之论。
责任编辑:陈斌
前段时间,某社交平台上的网民“冬冬安安”引发大量关注。此人在网上发布大量豪车、名画、名表、文物、收藏的信息,还称自己“有24亿存款”,并在其他网友的账号下炫耀“生日奶奶送了1.8亿”。近日贵州网警通报,这些炫富内容均属凭空捏造,账号运营人田某某为了吸粉引流而捏造身份,用软件P图的手段做出了“24亿存款”等看似豪奢实为子虚乌有的内容。
乍一看,此次事件不过是又一次无知妄作的网络乱象而已,田某某出于虚荣心理与“养号”目的而穿上了这么一张“装富画皮”,与其他“为了流量不惜制造战争”的乱象大同小异。而从事件的演变过程来看,仍有值得进一步辨析的空间,只因“炫富”“装有钱”的网络现象,其实并非始于今日。
田某某之所以编造信息“装富”,自然是因为“炫富”有利可图,之前也有大把先例。“冬冬安安”晒出“24亿存款”时,网友惊呼“富可敌国”而持续围观其豪横做派,而再往前还有“江西周公子”“苏州许可馨”的炫富事件。对比这些炫富事件可知,不管网友对其财富来源、家族背景有怎样的质疑与讨论,但其炫富带来的聚光灯效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校对:吴依兰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