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生态环境厅总工赵乐晨:75天遥望雪山是如何实现的?
2022年,四川实现了PM2.5和重度污染天的“双下降”,PM2.5达标城市和达标县(市、区)“双增加”,成为历年来PM2.5浓度最低、重污染天最少、达标天数最多的一年。 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确立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愿景,我个人理解有很深的背景——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格局变化之大前所未有,能源结构的变化之快前所未有,技术创新变化之大前所未有,绿色低碳产业转型之快前所未有,全球政治共识变化之大前所未有。 围绕绿色低碳办赛,我们制订专项行动方案,将绿色低碳理念贯穿到赛前、赛中、赛后全过程,新建场馆全部达到绿色建筑二星标准,投入2300多台新能源车作为大运会的交通服务保障车辆,确保大运会的开幕式、闭幕式、竞赛场馆等赛时常规用电实现100%可再生能源。 -
西北风当饭吃,空气制淀粉
将工业废气中高浓度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淀粉,不仅可开辟一条不种植农作物就能生产淀粉的新途径,而且可解决工业生产中温室气体过量排放问题,可谓一举两得。 -
造假、瞒报、未清缴,141条碳市场罚单里的秘密
多家企业煤样未按时检测,补测并伪造数据。 尽管虚报、瞒报、拒报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的行为更加恶劣,应该受到更严厉的处罚,但这类行为的处罚范围单笔也在1万-3万元之间,与未清缴行为的罚金并没有显著的区别。 山西等六省受罚企业最多。此六省是火电产业的重要区域,北方企业也是参与全国碳市场的主力军。2011年,北京等地陆续启动试点碳市场,这些试点地区参与全国碳市场的企业被开出的罚单较少,甚至为零。 -
卡塔尔世界杯:争议碳中和
卡塔尔世界杯碳排放的大头是旅行和住宿,主要产生于赛事阶段,51.7%的排放来自旅行,20.1%的排放来自住宿。 虽然卡塔尔采取了诸多减排行动,但它们并未写入《卡塔尔世界杯温室气体核算报告》中。 世界杯、冬奥会等大型体育赛事属于自愿减排行动,目前国际上对这类活动的信息披露没有统一规范或指南,目前基本上都是各承办城市按照各自理解自愿披露,“大家看着来,想多讲一点可以,少讲一点也可以”。 -
专访广东省发改委副主任、省能源局局长吴道闻:“稳步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
虽然煤电传统上被人们认为“不够绿色”,但在建设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时,仍需要充分发挥煤电的调节和兜底保障作用。配建一定规模的清洁高效煤电,对保障能源安全、实现能源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将更好促进“双碳”目标的实现。 研究制定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加强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固体废物、畜禽污染等的协同控制,探索构建协同控制框架体系。积极推动将石化行业碳排放评价纳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达成“双碳”目标不能靠一味压减排放,还需要攻关绿色低碳技术。 -
专访生态环境部气候司司长李高:应对气候变化,依靠的是落实,而不是口号
未来五年,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 要牢牢把握碳市场作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政策工具的工作定位。建立健全数据质量管理长效机制,逐步扩大全国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进一步完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制。 中方期待能与各方一起,将COP27打造成以“落实”为主题,以适应气候变化和气候资金为成果亮点的大会。 (本文首发于2022年10月20日《南方周末》) -
国家气候中心袁佳双:破纪录极端气候事件将经常发生
2021年中国地表平均气温、沿海海平面、多年冻土活动层厚度等多项气候变化指标都打破了历史观测纪录。 全球变暖存在区域差异:陆地升温速率高于海洋,中纬度地区增暖比低纬地区快,北极高纬地区和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升温速率明显高于同期全球平均升温水平。 从长期来看,以温室气体排放为主的人类活动不仅是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也会大幅度增加极端高温热浪事件和强降水事件发生的概率。 -
环境部答南周:推动温室气体管控纳入环评
生态环境部正开展重点行业建设项目温室气体排放环境影响评价试点,已制定了试点工作方案和技术指南。 -
生产冰墩墩的碳排放也被纳入,北京冬奥会如何实现碳中和?
北京冬奥会虽然不是第一届提出碳中和的奥运会,但确是碳中和“含金量”最高的一届奥运会——核算的温室气体种类最全面、时间尺度最长、透明程度最高。 冰墩墩雪容融等特许商品有织物、纸质、金属、塑料等不同材质,每一项都是独立的排放源;甚至观赛发放的小旗帜,也分为国旗和会旗两项排放源,“这是因为它们的尺寸和使用场景不同” 。 从此前大型比赛的经验看,观众一直是最大的排放源。其中出行占了大头,尤其国际航空器的排放量,“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引导观众尽量低碳出行、绿色消费,因为人类活动才是最大的排放源” 。 -
《零碳社区建设指南》团体标准立项并征集合作单位
城市作为人类活动的主要场所,其运行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化石能源,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指出,城市排放的温室气体量已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70%,当前阶段要想改善城市发展模式,达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就需要构建消耗量以及排放量低并且无污染的低碳城市。社区作为城市内部的基础微观空间,是低碳理念在城市社区层面的实践,是实现低碳城市发展的重要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