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溢油须摆脱“中国式赔偿”困境
中国式事故赔偿——将越权、司法缺位、信息不透明等“戏码”全套上演,最终导致利益受损者得不到公正,沦为问题解决的“钉子户”。康菲渤海溢油事故就是这类“双输”悲剧中的一个。要避免全盘皆输的局面,唯有讲一点常识,讲一点法治,无他。蓬莱19-3油田获准复产 赔偿方式遭质疑
2月16日,国家海洋局发布公告称同意康菲中国逐步恢复位于中国渤海中部的蓬莱19-3油田的生产。2011年6月,该油田发生溢油事故。为此,康菲出资10亿元用于养殖渔业、天然渔业资源损害赔偿,还要与其在该油田的合作伙伴中海油共计支付16.83亿元进行海洋生态损害赔偿。对康菲提供的10亿元赔偿,有部分受溢油事故影响的渔民的代理律师认为可能不足以弥补渔民损失。跨国追索“康菲”路
为康菲溢油事故污染所累的中国渔民们,最近获得了在美国法院起诉康菲石油公司的起诉书编号。过去一年里,在中美两国律师的推动下,他们决意踏上跨国追索路,沾染着渤海油污的双手,第一次敲击美国法院的大门。渤海肇事油田复产倒计时
在未公布溢油量、赔偿依据的情况下,国家海洋局宣布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海洋生态损害索赔“取得了重大进展”——康菲和中海油总公司将总计支付16.83亿元赔偿金。加上年初农业部的13.5亿渔业资源赔偿协议,蓬莱19-3溢油事故其官方索赔以30.33亿的价码了结。随着官方索赔尘埃落定,被勒令停产近八个月的蓬莱19-3油田,复产已无悬念。渤海溢油事故追踪之五:渤海溢油,人祸所致
肇事者是在偷换概念,还是另有他因?为何一再封堵,却屡现新溢油点?七部委联合调查组将给出怎样的事故调查报告?目前可以肯定的是,渤海溢油人为因素特征逐渐浮现。渤海漏油:只有海洋局才能提起诉讼?
在国家海洋局8月16日发布索赔诉讼公告前,很多律师和公益组织都曾称要就事故发起公益诉讼,但迄今未见成功立案。渤海溢油追踪——扰动的地层,不安的真相
事发三月,渤海溢油远未终局。真相是溢油者原本可以告知公众,却选择缄默,直至渤海湾岸滩死鱼报告此起彼伏、油指纹鉴定轮番不休。宣布溢油基本控制逾月,却仍不时有油花泛起。中国版“墨西哥湾漏油事件”浮现
相比半个月前的沉默,溢油事故责任方美国康菲石油公司、海上溢油管理部门国家海洋局,均开始“主动出击”。然而事故原因依旧疑窦丛生,在各方博弈之下,渤海溢油事故正越发严重。怎么赔偿?康菲请学BP大哥!
渤海溢油事件如何索赔?一年前的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已经提供了解读的样本——一个快速的赔偿响应基金,一项健全的油污事故反应机制,一套完善的海洋环境立法体系。中国应尽快建立溢油响应基金
此次渤海溢油事故中,我们的解决方法是国家机关迅速介入,各个部门积极响应,但实际上我们把责任人的责任都转嫁到了国家身上。溢油响应基金可以解决这一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