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军 | 《吴荫培日记》所见二三事
清末的苏州名人,不少留有日记,不少也是吃货,如京师名菜“潘鱼”据说与潘祖荫有关,但《潘祖荫日记》简略至极,基本不谈国是,更别说吃食了,倒是他在家书里,一直让苏州的家人源源不断地寄各种食物、药物。相较而言,吴荫培是既会吃,还会制作,也乐于记录这一切。 -
00:50
“最后的儒家”梁漱溟丨那年今日
1988年6月23日,梁漱溟逝世。梁漱溟,原名焕鼎,字寿铭,祖籍广西桂林,清末生于北京,中国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虽没有上过大学,但他自学成才。蔡元培读了他的文章《究元决疑论》后,邀他到北大哲学系执教,课堂上座无虚席。后来,他开始从事乡村建设活动,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求改造旧中国的办法,被美国汉学家艾恺称为“最后的儒家”。 -
七夕话牛郎织女:神仙眷侣才是原版,“偷衣贼逼迫妇女”乃近世演绎
清末民初《天河配》中,也特意添加了仙女洗澡和牛郎偷衣的剧情。还将西洋舞改编成仙女浴舞,作为开场噱头。结果新版《天河配》受到市场欢迎,引得各大剧院和地方戏纷纷效仿,甚至连京剧大师梅兰芳都曾参演。 -
塞外山城:张家口堡
张家口堡是张家口市区的发源地。张家口堡始建于明,已有近600年历史,曾有“武城”之誉,是长城防线上的重要军事城堡。清末时,张家口一度成为中国北方除天津之外的第二大商埠。 -
从“冷籍”到“冒籍”: 清末状元张謇怎样成高考移民的
启功先生在信后面加了按语:“季直当时乡誉原不佳,于此但见常熟(指翁同龢)爱才之笃。”伟大的人物,生前得到家乡人喜欢很难,死后反而被家乡当成宝贵资源,真是挺普遍的现象 (本文首发于2021年04月01日《南方周末》) -
文人园林: 用钱堆出文化品位来
著名的诗人沈德潜作为拙政园的邻居,攻击拙政园的主人是“汰侈者速亡”;清末的诗人袁学澜,谈狮子林时,引用“营造钜丽为土木之妖”的老话,这都是苏州名人攻击苏州名园 (本文首发于2020年7月16日《南方周末》) -
张之洞 武汉十八年 | 封面人物
18年深耕湖北,位列“晚清四大名臣”的张之洞在武汉创制了中国第一个兼及工业、教育、军事、交通的全方位区域近代化模式,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历史进程,并从实践探索到理论总结,做好了成为“清末新政”总设计师的一切准备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
巴塘鹦哥嘴,铭记百年康藏变革
有人说,近代康巴藏区的历史大书里,有半部是在巴塘写的。清末边官赵尔丰在藏区实行改土归流,就是从巴塘“开刀”的;而弥漫血腥气息的“改土归流”,从巴塘鹦哥嘴石刻群得到珍贵的实物印证。 -
周恺笔下光绪九年到辛亥革命川人群像
受困于洋买办与周遭算计的地方商贾李普福,沉沦烟叶的贱民刘基业;懵懂成长的李世景,目标坚定、最终与清官同归于尽的税相臣,固守旧学的书院山长袁东山,有进步眼光却选择明哲保身的官员许佩箬…… 一个个次第登场,构成了一幅清末民初的川人群像 -
法源寺:又来萧寺问年华
法源寺依然“悯忠”——明末袁崇焕遭剐刑,其家仆收尸后在此超度亡魂,清末谭嗣同等人的尸身亦曾停放于这里,或许正因如此,才启发了李敖写下《北京法源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