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刻捕手:他在山林打捞千年记忆
与其说是寻找,他更像是逐字逐句地读一“本”山。“批注”用的是粉笔,看过哪一“页”石头,就用粉笔做个记号,石头和石头太像,迷路也是常事。 他几乎以一己之力,大大拓宽了晚清以降金石学的学术边界,而他既不是一位正统的金石学者,也不是学院里的文史学家,只是一个爱在山里跑步的人。 -
原始儒学与传统文化的本源:食肉还是吃素,武德充沛还是文雅精致?
先秦贵族文化和原始儒学,本身就既狩猎,又推崇吃肉,甚至从不回避血祭、割牲这些不太小清新的活动。孕育了原始儒学“大人君子”的文化,恰恰应该吃肉和充满生命力。明清以后那种推崇吃素,并将其尊之为“正统传统文化”或高级修行的趣味,某种程度上其实印证了王夫之的那句话:“其上申韩者,其下必佛老”。 -
从《三国志》到《三国演义》:尊刘贬曹的传统是如何形成的
到东晋的时候,就有人想把刘备抬成正统了。因为东晋和刘备的蜀汉有相似之处,都是血统上有合法性,但是失去了传统的核心中原地区。再到后来,南宋也是如此,所以朱熹给人讲《资治通鉴》的时候,也是改用蜀汉的年号纪年,而不是像司马光那样,用曹魏的年号。 -
“这就是一个死结”,以色列“战争后遗症”会持续多久?
据以色列中央统计局和国防部的统计,以色列国内极端正统犹太教徒人口已经升至128万,每年约有1.3万男性达到18岁服兵役年龄,但自愿服兵役的人数不到10%。而巴以冲突中以色列士兵死亡人数已升至590人。 “频繁的抗议表明以色列人民对内塔尼亚胡领导的政府极端失望,如此绵长的战争,影响着以色列每个人的生活,他们也急于想改变这一现状。” -
张之洞为何再三邀请他北上?陶福祥与张之洞的“岭学流传中原”计划
学海堂继承了清代经史的正统,又有不少弟子兼擅实学,这是他们受张之洞重用的主要因素。 -
“年轻人的语言”为何难以讨好年轻人?
当某些正统新媒体平台为了表现“亲和力”也东施效颦地模仿自媒体管年轻人叫“宝宝们”“同学们”的时候,所引起的尴尬绝不亚于五十多岁的金龟子管二十多岁的青年叫“小朋友们”。 (本文首发于2022年5月26日《南方周末》) -
华盛顿身边的“暗星”:成国父成国贼一念之间
在正统叙事中,美国国父们是独立战争里的璀璨群星,那么同样有一些暗星在独立之初的天空里潜滋暗长,他们在英军与大陆军、大陆会议与北美人民之间投机,彰显了真实历史的复杂性。 (本文首发于2022年5月19日《南方周末》) -
大师还是孤儿:那些离网络越近,离社会越远的青年们
既无专业背景,又无生活经验的青少年一旦沉溺于其虚幻的宏大叙事之中,很容易因为其反对正统、藐视权威的天然习性而荒废学业,沦为自以为是,实际上一无所知的“网络大明白”。 (本文首发于2022年4月21日《南方周末》) -
一个人口小县的“美学”计划
设计方案出炉后,修武县专门召开了一次评审会,参会人员包括几乎所有县领导和多个县直单位“一把手”,不少干部都持反对意见,认为不正统、不像“衙”。 现在,修武全县的干部都要接受“美学教育”,每个季度都会安排一次美学讲座。 (本文首发于2020年11月12日《南方周末》) -
英国普通高考得写“洋八股”
现在英国文科考试都有一个所谓AO(assess objective),就是写文章时一定要符合一定的套路。比如分析哈姆雷特一定要引用那几句名句,要不就扣分;比如分析玫瑰战争就一定要说理查王是谋财害命,要不观点不正统也会扣分。 (本文首发于2020年8月13日《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