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毓生:“我所有的研究,都与我的个人关怀有关”
他希望站在生活和历史的中心,竭力探求人类现实的深度,尽可能地挖掘其意义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
郑州,郑州:暴雨之下,24小时里的非常细节
背着逝者走了一会,何夕突然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转头一看,是他的妻子。“我只能算是我妻子的英雄。” 没有电的产房里,只能靠三四个人“打着手电筒接生”,好在一切顺利,“昨天晚上我们产二病区生了七个宝宝,比平时还多”。 借着月光,她看到有一个人划着船从楼前过去。对方朝着房顶喊话,让大家暂时在高层待着,暂时不会有事,等天亮再说。 一张照片中,一名战士席地而卧,迷彩服已经湿透。另一张照片中,迷彩裤子里伸出一只被雨水泡白的脚,脚底腐白,皱纹纵横。 (本文首发于2021年7月22日《南方周末》) ●本文综述自南方周末“暴雨侵袭河南”专题相关报道。 ●记者:黄思卓、罗欢欢、高伊琛、汪徐秋林、林方舟、毛淑杰、敬奕步 特约撰稿:丁海琪 ●实习生:冯雅雯、王诗琪、邹文雪、王颖、黄梦琪、张校毓、王豪、谭海燕、吕凌棘、吴帮乐、黄佳钰、魏翠翠、韩宁宇、谷艾、徐家宜 ●编辑:汪韬、张玥、何海宁、曹海东、姚忆江 -
好看⑥| 林毓生: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化”
这种“创造的转化”艰难而漫长,问题不在于我们能克服多少困难,而在于是否仍和许多过去人士一样,在“平原上、圈子内跑马”——人马皆惫,却只是在原地兜圈子——或是否能确立正确的方向,不计收获,奋然而前行。 -
徐中玉与林毓生两位先生关于《论语》的一次交锋
两位先生有关《论语》的交锋,可以看作中西观念长期磨合的一个小小的缩影。 -
微书摘(20130418)
2011年,北京三联再版了林毓生先生的《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化》,新版比旧版多收12篇文章,林先生特别看重的,是《对于儒家乌托邦主义的反思》一篇。林先生认为,传统儒者对“二帝三王”的统治,信以为真,实际上成了一种对于“圣王”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