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上书的裴长史到底是谁?最大可能是裴漼
李白的《上安州裴长史书》比杜甫的《石壕吏》早出世29年,它记录了开元盛世士大夫精神的糜烂,以及一位青年士子对地方治理的绝望。 吏部尚书裴漼,后来的安州裴长史,就是开元盛世的底色,也是一个写照。- 01:40
六神磊磊:如果没有杜甫,唐诗会变轻;如果没有李白,唐诗会变滞
六神磊磊:我们今天能读到的唐诗,“粒粒皆辛苦”
“文化有很多人在破坏,在践踏,还有很多人在挽救,在打捞。历史上一直是这两个力量在角逐,在拼杀。” “经常有人问,为什么我们现在写不出唐朝那么好的古典诗歌。答案是这样的,你看一个文学形式有没有生命力可以看一个标准,它是帮助你表达,还是阻碍你表达。” “我在书里说,王维叫盛唐情绪价值之王,专给朋友情绪价值,特别暖。”运河边上的“扬州慢”,李白邀你感受的松弛感
扬州值得慢慢游。田沁鑫:苏轼是个觉悟的人
“我们做中国知识分子的戏,像大知识分子李白、杜甫、白居易等等,想起他们都是才情横溢。所以往往就是在才情上特别下功夫。像苏东坡就会想到他还有生活小窍门,还有食谱,就觉得要在他人生的丰富性上去想办法。”先生毕竟是诗豪:郭沫若和龚自珍《己亥杂诗》三首解读
联系到写作《李白与杜甫》时的精神状态,郭沫若议论这些世有定评的历史人物,既有“慨世还是慨身”的同情理解(尤其在李白),也不乏对学界主流的刻意反拨(尤其在杜甫)。对陶潜的微词,乃月旦李杜之余波所及。- 01:7
“欲上青天揽明月”:用月亮读懂李白的一生丨诗词里的中国
2023年,一部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再度让李白的名字高挂热搜榜。类型各异的游戏、话剧、歌剧、音乐剧都把李白请入了自家世界。在这些作品里,李白往往和明月这一意象共同出现,巧合背后其实是顺理成章。 李白一生的诗作中,涉及“明月”的有数十首。从脍炙人口的“床前明月光”,到磅礴旷达的“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明月”似乎成为了李白平生追逐的理想化身,南方周末“诗词里的中国”系列视频邀您共赏诗仙眼中的明月。 李白的多重面孔:一轮夜空悬,千片秋江月
有意味的是,强调李白的入世,突出其建功立业的志士形象,在当今文艺作品中几乎呈一面倒之势。- 专题
探寻“光影世界”之外的李白
明月与乌皮靴:探寻“光影世界”之外的李白
“李白其实在大唐没有固定的居处。”西安博物院教育专员毛静茹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在历史上,“长安不是他(李白)的久居之地。” 谢安建功立业后的东山之隐,令李白倾倒,“明月”成为李白平生追逐的理想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