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5家绿色“隐形冠军”长成之路
2023年度,55家绿色“隐形冠军”投入研发费用71.28亿元,平均每家投入研发费用1.3亿元,占当年营业收入的平均比例为5.33%,高于创业板上市公司2023年的平均值,以及A股整体的平均值。 我国绿色“隐形冠军”呈现出年轻化、民营化、全球化、重研发等特点,业务触角也正从水处理、固废处理、土壤修复等传统环境领域延伸到“新三样”。 绿色“隐形冠军”作为第一申请人共申请国内专利约7.74万项,平均申请约108项,共获批国内发明专利数量约1.08万项,平均17.6项。 55家绿色“隐形冠军”中,36家企业的研发费用和营业收入保持了同方向的变动,其中19家企业实现了营业收入和研发费用的双增长,17家企业的营业收入和研发费用则表现出双下降。另外,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以及制造业中的绿色“隐形冠军”领军企业的净利率表现比较抢眼。 (本文首发于2025年2月6日《南方周末》)绿色创变先锋刘盛:让一百万人为河流做“体检”
“以前志愿者可以亲自去河边巡河,但要在全国铺开的话,目标要有一百万用户,门槛一定得降低——一个普通人到河边巡河能做什么动作。” “在农村,老百姓看一条河是否干净,就是看河流能不能扮演三个水缸的角色:洗衣、洗菜、洗澡。” “当用户量越来越多的时候,自己要尽可能地往小里做,回到自己能干的事情上面,要回过头做业务闭环,做质量。”澳门赌王吕志和去世,“没有故事就是我的故事”
11月11日晚,港交所信息发布平台发布了银河娱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会公告:董事会沉痛宣布,银娱之主席兼执行董事吕志和博士于2024年11月7日安详辞世,享年95岁。 吕志和生于1929年1月,祖籍广东江门,是香港著名实业家、慈善家和社会活动家。吕志和于1955年创立嘉华集团,多年来积极参与本地填海、筑路、隧道工程及机场建设等,被誉为香港“石矿大王”。 2014年,吕志和财富曾一度超越地产大亨李嘉诚,成为当时的亚洲首富。 2015年,吕志和创办了“吕志和奖——世界文明奖”,致力于表彰在促进世界资源可持续发展、提升人类福祉、倡导积极正面的人生观、提升正能量以振奋人心等方面作出杰出贡献的个体或团体。历届获奖者包括“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做出重大贡献的解振华、坚守敦煌莫高窟的考古学家樊锦诗等。 本文首发于2016年,《南方人物周刊》独家专访吕志和,当时他说对首富、澳门新赌王这些标签并不感冒,在他心里“没有故事就是我的故事”。如何不漂绿又不沉默?丨“中国漂绿榜(2023-2024年)”解析
绿色行动不只是营销的卖点,更逐渐成为产品的底色。政府对绿色产品的态度正逐渐从优惠鼓励变成强制要求。“反漂绿”的规则也随之加严,漂绿的代价正从道德谴责转向法律监管。如何既“反漂绿”又不让企业陷入“绿色沉默”,成为关注焦点。 与监管并行,“漂绿”相关的学术研究也越来越多。在近年发表的45篇论文中,研究往往从数据入手,用企业宣传和实际表现的偏差定义“漂绿”。 从投诉到集体诉讼,反漂绿的手段正越来越多样化。越来越多消费者和媒体加入反漂绿行动,他们的关注点更生活化,聚焦服饰、饮料等日用品。反“漂绿”动真格,哪些行业被重点关注?
牛津大学的最新研究表明,传统油气行业以外,反漂绿监管已经迅速覆盖航空业,以及银行、投资基金和保险公司等众多金融服务机构。 英国广告标准局先后作出并公开了32份针对误导性环境声明的裁决,其中14份裁决涉及企业气候声明、7份涉及航空业。“第三方”经“第四方”核查,碳排放出错率为何达14%
截至2023年底,已有二十多个省级生态环境厅/局上传了2022年度的“第四方”评价报告,环保组织绿领环保整理发现,105家第三方核查机构中有15家涉嫌数据出错,占比高达14%。 “造假”和“出错”有主观和客观的差异。从生态环境部此前的通报看,有的错误是主观造假,如篡改检测报告的送检日期。但有的“第三方”机构认为,“出错”有技术原因。 北京等地的生态环境部门公开了“碳市场碳排放核查报告检查情况”,对第三方核查机构的表现打分、排名,其中不乏“优”等级报告比例为100%的机构。可见,频繁“出错”也暴露了第三方核查机构人员专业能力的参差不齐。塑料袋、保鲜膜、泡沫板……为什么这些塑料难被回收?
塑料袋、保鲜膜、泡沫板……不能卖钱,没人稀罕,被称为“低值塑料”。 “低值塑料和高值塑料是相对的概念,区别主要是废品回收站收不收。” 低值塑料从一开始就是“错误的定价”,在价格里没有包括回收的成本,也就没有钱支持回收。“事实上是,产生如此多的塑料垃圾谁都不用负责,原料生产公司、商品生产企业、消费者都不用负责。”李嘉诚七折卖房背后:是真实惠还是噱头?香港楼市现状如何?
李嘉诚围猎出险房企
“史诗级妖股”:市值超腾讯、阿里,起飞到坠落只花了20天
“我们比较看重这家公司在香港的人脉资源,这并非指与政府的合作,而是香港本地的财阀。” 上述机构投资者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就像古董卖高价需要一段传说,这只股票就与李嘉诚扯上了关系。 从8月3日至8月9日,尚乘数科股价从最高峰的2555.3美元/股跌至212美元/股,总市值由最高峰的4727亿美元缩水至目前的392.3亿美元。 (本文首发于2022年8月11日《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