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23岁的曹禺:新版《雷雨》有点旧
李六乙版回到了原始版的《雷雨》,并且刻印了李六乙痕迹。 “当你发现一个23岁的曹禺之后,你再去看所有这些人物,完全变了,完全理解了。”- 01:40
曹禺:现代话剧艺术的高峰丨那年今日
1910年9月24日,曹禺出生在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官僚家庭。他原名万家宝,笔名来自于对姓氏(萬)的拆解。他从小随继母辗转各个戏院听曲观戏。长大后他从南开中学毕业免试升入南开大学政治系,后转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插班,广泛钻研西方文学,23岁发表处女作《雷雨》引发轰动。该作品被公认为是中国现代话剧真正成熟的标志。此后的《日出》《原野》《北京人》《家》部部经典。 对生存之关怀、对命运之思考、对心灵世界之探索,构成了曹禺剧作的深层内涵,造就了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谢泳:《围城》暗讽五例
美国人李克、李又安在他们的回忆录中曾提到钱锺书对新诗的评价,认为“现代诗”是“绝代诗”,“五十年以后不会有人再听到这些东西了。”记者手记⑦| 最熟悉的陌生人
直面父母备受争议的热恋——父亲曹禺、母亲方瑞和女儿万方
“正是因为我想写的时候就知道要真实,所以才难,他们吃药,吃完药的样子,我怎么面对,我怎么写。但我必须真实,如果我不能真实地写,我就不写。”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童道明:以契诃夫为师,向曹禺前进
我的秘密王牌(3)
清华三学子
检索一下他们三人的简历,1930年前后,他们确实在清华大学读书,曹禺读外文系,乔冠华读哲学系,而吴组缃读的是中文系。曹禺 我要写出一个大东西再死
从23岁到29岁,他密集地写出了《雷雨》、《日出》等7部剧本。晚年,他在痛苦中煎熬,自称“精神残废”,一直到死,他都没能真正回到那个写《雷雨》时的自由自在的心灵。01曹禺 我要写出一个大东西再死
从23岁到29岁,他密集地写出了《雷雨》、《日出》等7部剧本。晚年,他在痛苦中煎熬,自称“精神残废”,一直到死,他都没能真正回到那个写《雷雨》时的自由自在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