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围堵中,日本经济的“金蝉脱壳”之路
日本用投资海外的方式,绕开了西方国家近三十年的贸易围堵,最大程度保留了国家工业化进程中的硕果。 “(日企)以大带小、供应链依次出海的层次感非常鲜明。” 大量出海企业挣到了相当数量的外汇,但他们并没有将资金投入再生产,而是助推了资产泡沫。 这些变化给日本制造业带来致命一击——产业空心化。那些本土仅存的企业采取了极端保守的经营策略,少投资、少研发,日本制造业就此失去了竞争优势。出海七十年,日本何以“再造一个日本”?
日本的海外净资产额连续五年创历史新高,连续33年位居全球之首。 “在我的小学时代,课本中就写着:日本是一个自然资源贫瘠的国家,唯一的生存之路是进口资源,然后加工、出口,赚取外汇。” “日本经济就是由通产省管理的日本株式会社。”日本贸易振兴会,是通产省下属机构,在58个国家设有80个国外办事处,负责搜集经济信息并进行海外调查,为企业提供服务。 在海外高额的收益和海量的资产,成为“失去的三十年”里,日本经济最厚的安全垫。在东京慢跑:痛楚难以避免,而磨难可以选择
世界上知名作家很多,坚韧的跑者更不少,但兼而有之且为大众熟悉的,似乎只有村上春树。日本出了这么一位热爱跑步的知名作家其来有自。 在日本经济“失去的三十年”中,长跑成为鼓舞民族精神的方式,更是解决心灵困境的解药。就像村上春树最喜欢的那句:痛楚难以避免,而磨难可以选择。 一场巨大的政府与商业的成功“合谋”,必定提供了某种社会必需品。日本经济圆桌:股市创33年新高,少子化不再是比较劣势
在产业链的转移和重构过程中,海外资金进入日本,日本会是亚洲很重要的一个增长点。 日本高就业率,是因为每年的总人口都是净减少,没剩多少能工作的人。 少子化和老龄化已经不是日本的比较劣势,很多国家都处于相同状态,今后比拼的是技术和制度优势。正在被一些人怀念的居家办公:提高工作成效抑或方便摸鱼?
一面是打工人觉得自己工作时间变长了,心存抱怨。另一方面,老板也未必满意:日本经济产业研究所(RIETI)所长森川正之研究表明,在办公室的工作效率为指数100,到2021年,被调查者的居家办公平均效率仅为78,这说明:在居家办公时,很多人边玩边干、边吃边干、边做家务边干,工作效率不高。进退大类招生,忐忑专业分流
过去一年里,为了拿到更高分数,大学新生们不放过任何一个竞争机会。陈安宁印象深刻,某次读书笔记作业,“要求三千字,有人写到两万”。 叶志明甚至想到了“打招呼”的问题。专业分流时,如果有人托关系怎么办。他干脆提请党委会,通过一项决议,谁打招呼,纪委通报公示。 日本取消通识课程的背景,也恰恰与经济复苏相关。二战后,随着日本经济逐渐好转,社会各领域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上升,且学生在入学时,就对与就业相关的专业课程有强烈的学习需求。 (本文首发于2022年7月28日《南方周末》)日元贬值、能源被禁、通胀攀升,“安倍经济学”背后的阴影
整体而言,安倍经济学在刚推出时颇有成效。 “日元贬值、能源被禁、通胀攀升”三支利箭同时射向日本经济。安倍的经济遗产还能留下多少? 若萩生田光一、黑田东彦相继离开,考虑到日元贬值和能源上涨压力,“安倍经济学”能否被继承仍是个谜。东京奥运会成为史上最亏的奥运会吗?
由于疫情影响,日本政府举办东京奥运会的初衷——靠“奥运经济”提振日本经济,多半是落空了。所谓“奥运经济”指的是奥运会给举办国带来的一系列经济拉动作用。主要有:游客数量大增带来的旅游收入,基础建设增加贡献的产值,以及奥运会带来的诸多商机增加就业,还有举办国和举办城市的国际形象提升。新冠疫情肆虐,八成民众反对:日本政府为何坚持“疫中办奥”?
东京奥运会一直被安倍政府视为提振经济的“奥运神风”“安倍经济学”的点睛之笔。如今,已变成菅义伟政府的“烫手山芋”。 “从政治层面上讲,如果取消奥运会,就意味着承认防疫不力,他自然会被淘汰。如果坚持举办东京奥运会,日本将面临着可能发生的公共卫生灾难风险,同样会重创日本经济与社会。” (本文首发于2021年6月24日《南方周末》)日本拟排核污水入海符合“国际惯例”?
“将福岛核污染处理水排放到海洋的影响很小”。日本经济产业省强调,不论是用1年还是用10年的时间将核处理水向海洋排放,外界遭受的辐射量都比从自然界受到的辐射量“小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