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汤维建:保障骑手权益,单独立法更合适
“有就业无门槛、有劳动无单位、有上班无下班、有报酬无工资、有伤残无工伤、有风险无保险、有问题无监管、有纠纷难维权。” 如果将“新就业形态”关系全部直接纳入到现行劳动法体系中,容易引发用工成本提高、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不足等问题。最高法副院长贺小荣:把劳动管理算法关进法治“笼子”
2020年到2024年5年间,全国法院共受理新就业形态民事纠纷案件约42万件。 判断企业与劳动者之间是否存在劳动关系,仍然必须抓住劳动关系的本质、核心特征,即是否存在支配性劳动管理。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情况调查
保障被“算法”锁住者的权益,试点扩大 | 报告解读
2023年10月,人社部召开当年第三季度新闻发布会称,截至2023年9月,累计有668万人被纳入职业伤害保障范围,试点对象总体做到应保尽保。工伤保险专家乔庆梅:希望能看到农业劳动者被纳入工伤保险
自2023年7月1日起,浙江省将大龄劳动者、见习人员及从事网约车、代驾、外卖或快递等劳务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等7类特定人员纳入工伤保险保障范围。 “工伤保险基金是追求年度平衡的,如果资金过多结余反而是种浪费。要么就是费率太高了,要么就是该保障的没保障到。” “我们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都是逐渐由劳动者扩展到非劳动者的。在未来,工伤保险由正规就业者逐渐扩展到所有劳动者,由城镇劳动者逐渐扩展到农业劳动者,是制度发展的必然趋势。”【实践新论】高质量就业是新就业形态的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丨新就业形态发展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