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存量房贷调整再引热议 转按揭对银行影响几何?
-
银行业两张千万级罚单揭示了什么?|金融合规月榜
一个月两张千万级罚单,银行业合规再成焦点。其中,个人消费贷款违规用于置换他行按揭贷款和理财资金投向两个案由引发高度关注。 在大型银行为降低负债成本而暂停定期存单业务和降低存款利率的同时,一些小银行在为争取更多存款而违规“努力”。 -
房屋销售扮痴心男友送房子套路女性?“活久见”背后的真问题丨快评
一个被忽视的环节:银行。若是97万多的签约价是虚高的,减去18万后的真实市价只有近80万,问题来了:曹女士这近80万办的是按揭,涉事的是哪一家银行,该银行为何能做出远高于真实市价的评估价?这是因为银行评估做得特别宽松,还是与房地产公司勾结的结果?要知道,这给银行带来了可导致资产损失的风险。这一点,监管部门是应该好好调查的。如果虚高的评估价是普遍的做法,那会给银行乃至金融带来系统性风险,绝非小事。 -
破解“房没了,债还在”窘境,海外各国有何前置制度?
目前,包括中国和日本在内的大多数主要经济体,实行完全追索权的房贷制度。仅有美国和加拿大两个国家的部分地区等实行非追索权房贷制度。 2008年至今,国内房贷险几乎在媒体上“销声匿迹”。目前市场上仅有极少数保险公司还有房贷险产品。但监管机构和保险公司已甚少披露此险种的保险规模。 加拿大、美国和日本的房贷险均由国家政策性保险机构与商业保险机构相结合,法国银行业则基本要求按揭人购买房贷险。 -
牧羊犬数据大扩容,房贷“假首付”再现丨金融合规榜
牧羊犬平台数据顺利大扩容,数据来源扩至9家机构。 农商行无论是罚金还是罚单量依然高居各类型机构第一。 招商银行涉及的违规办理“假首付”个人按揭贷款问题、汉口银行涉及的理财资金间接投资本行信贷资产问题和中信银行涉及的基金销售业务人员资质管理不到位问题均曾在2023年出现,但在2024一季度未曾发生。 -
1700多条罚单中,农商行“出镜率”最高,齐鲁银行领最高额罚单|金融合规榜
2024年第一季度,“一行两局”及三家各地派出机构共发出1700多条罚单信息,涉及罚款金额约4.7亿元。罚单量和罚金均较上季度大幅下降。 在个人项罚单和机构项罚单中,农商行罚单量和罚金均居行业首位;在五大罚单中,包括齐鲁银行在内的两家城商行被罚金额位居季度前五。其中,齐鲁银行被罚金额近1500万元。 在所有罚单案由信息中,违反审慎经营原则出现频次超出200次。其中,贷款领域发生违反审慎经营原则出现频次超50次,细分项触及个人按揭贷款、信用卡分期和个人经营贷款等零售业务范畴。 -
降首付、降利率、降税,京沪楼市同日释新政
若在北京首次购买一套总价600万元的住房,新规后首付最多可少60万元。 普宅的划定事关税收,一般认定为普宅后,相应税收会从差额征收变成免征。 4.2%的个人贷款利率,相对于当前物价水平而言仍明显偏高,相对于按揭贷款历史定价而言也并不低。房价预期的稳定还有赖于新的政策继续出台。 -
20家银行净利占A股1/3强,“利润王”对抗息差压力分化加剧
国有行、股份行和城商行均呈现明显的分化趋势。不少银行的规模和净利已大大跨越了原有的“身份”界限。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江苏银行。该行2023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增速同比达到27.2%,且营收增速达到10.6%。 从贷款结构看,呈现零售贷款占比下降,企业贷款占比提升的特征。在零售贷款中,按揭贷款占比下降,经营贷成为主要贷款增加来源。 2023年上半年,20家银行不良贷款率几乎全部下降,拨备覆盖率整体健康。 -
31年房贷市场亟待变局:存量按揭38万亿,证券化半年为零
对某商业银行18个主要城市约13.22万笔浮动利率个人住房按揭贷款长达十年的统计分析后发现,利率变动是促使借贷人实施提前还款的重要因素,因为它是按揭借款人产生贷款置换需求的主要因素,但并非按揭借款人实施提前还款的最主要因素。 中国业已成为全球第二大个人住房贷款市场,以浮动利率按揭贷款为主,按揭贷款资产证券化缓慢。国有大行按揭贷款市场主力军作用愈加强化。 市场利率波动引发的提前还贷并没有影响整个美国房贷市场的稳定。其主要原因是美国按揭贷款分为购房贷款(Purchase)和再融资贷款(Refinance)。发达的按揭贷款资产证券化令银行在资产和负债匹配上寻求平衡和稳定经营。 -
25万亿存量房贷降息倒计时,超4000万借款人谁最受益?
自2023年9月25日起,将与存量个人住房贷款客户就贷款执行利率进行协商调整,存量首套住房贷款客户无需申请,银行将于当日统一批量调整。 南方周末新金融中心研究员统计分析人民银行各分行发布的31个省(市、区)的存量房贷降息明细利率发现,存量房贷利率新政仍然强调“因城施策”。 理论上而言,在首套房贷利率超出政策下限时期发放的房贷,调整空间较大。但2022年下半年以来发放的存量按揭贷款,利率调整空间不大。但政策优惠与个人信用挂钩是各家商业银行一致强调的内容之一。 此次未放开跨行“转按揭”,由原商业银行批量下调,并对申请时间明确规定。此举有效抑制银行间通过“转按揭”等业务抢夺存量客户的可能,基本封堵了不符合政策优惠条件的贷款人进行制度套利的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