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场直播里没有女性主义:“能做任何人,就是不能做自己”
运营刘俊辉对南方周末记者描述了他认识的大多数大哥:“二十三四岁,没结婚,在工厂上班;缺乏自信,性格内向;长得不太好看,比较胖。80%的就是这些人。” 潘莹问清风,如果把他之前打赏的钱都还给他,会不会原谅她?这反而激怒了清风,“这是钱的问题吗,我的情感投入呢?情感比金钱要重得多。”央视曝光“卖惨主播”:应以制度性建设打击“卖惨产业链”丨快评
如果一个人凭借“卖惨引流”而骗取巨额打赏,乃至于已经获取了数百万乃至上千万善款的话,此人即便确实存在某些“惨状”,他也有义务公布资金的用途与去向。公众的爱心如果超出了合理使用的限度,就不应该再定义为“赠与”,而是应当归类为不当得利甚至是非法所得。否则的话,“卖惨致富”造成的负向激励就会刺激“卖惨产业链”的潜滋暗长。多人因造谣大熊猫遭虐待被捕:“饭圈文化”请远离国宝丨快评
嫌疑人先制造“虐待大熊猫”“把大熊猫卖到国外”的稻草人,顺势抢占“保护国宝”“保护动物”的道德制高点,然后在线上编造传播谣言,线下将大熊猫研究保护专家自行认定为坏人围攻谩骂。而在这一切的背后,是直播打赏盈利的利益驱动。“熊猫饭圈之乱”也并非孤例。揭秘“另类探墓直播”:有人装鬼引流,有人取尸骨摆拍求打赏
“点读机女孩”陷“库存视频”争议:网友的善良不应被肆意消费 | 快评
对于这些造假卖惨欺骗粉丝的行为,不能姑息。平台应该承担起更大的责任,对于那些有卖惨博同情嫌疑的账号,应该尽到更高的核实义务,或者至少要提醒网友谨慎、不要轻信,对于有劣迹的网红和MCN机构要给予处罚,降低他们的流量权重,甚至关闭他们打赏带货的功能,让他们无法从流量中获利。订阅号的爱情陷阱:老年人深陷“互联网弟弟”
马凯观察到,一个来自福建的瑞东弟订阅号团队,最巅峰时,每天收到至少四百个打赏,预计一天收入高达两三万元。 有一次,弟弟发来消息,称自己来到了姐姐的城市,看到一个像姐姐的背影,发现不是,很失望。姥姥安慰,“傻瓜,你失望什么,我也在想你”。 调研时,彭华茂询问受访的老年人,老年人还需要爱吗?绝大部分回答,需要,大部分是孩子的爱,当然还有异性的爱。盗用上亿公款打赏主播:“榜一大哥”的名头,何以如此引人入歧途?丨快评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食色性也”,毋庸讳言,人的生命力很大一部分系于性能量或性欲望上。让无数中老年女性倾倒的“秀才”,让无数中老年男性倾倒的“一笑倾城”,让无数青年男女如痴如醉的明星,本质并无二致,说到是这些主播或明星的长相、气质与“人设”满足了异性对另一半最好的幻想,才是这类“纯网络直播”的发生学与动力学。打赏秀才的老年人,直播间里的情感供养
从最基础的小心心、金链子、热气球,到价值不菲的保时捷、直升机,卢二妹一路刷上来,于是频频得到秀才的赞美:妹妹长得挺漂亮、妹妹就要听哥哥的话,等等。 梁州分析,除了“教做账号”的形式外,更多且直接的诱导方式是“打回流”。粉丝帮忙在直播间刷礼物衬托人气,私下里主播再将其花费金额返还。 老年人也打PK。不过没有任何才艺展示,只有和粉丝语音聊天:今天喝的什么茶?路好走不好走?下雨了,千万别出门,鞋子会沾上泥。“这些话,肯定是她在家里听不到的。” 彭华茂说,社会普遍存在一个误区即爱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减弱,这才使得大家漠视老年人的心理。大爷大妈也追星,掏空钱袋子捧出的“顶流”长啥样?
随着“秀才”“一笑倾城”打开年轻人新世界的大门,他们纷纷涌向这些顶流的评论区调侃着“蹲我老爸”“捉我老妈”“看见大姨”,既是年轻人了解父母精神世界的努力,也是担心老人上当受骗——不少老人可是拿着养老金在给他们的“顶流”打赏。 “知道”(nz_zhidao)跟你谈谈,老一辈喜欢的顶流长什么样。榜一大哥打赏千万被网红“辜负”:金钱买不来爱情
所谓供养者是提供经济资源者,要彩礼,要加名,要上缴工资卡,是对供养者的态度。所谓情人,有爱包括心理和生理在内的本能反应,愿意为对方付出所有,不计较对方能给与自己什么。简单说,一味索取就是对待供养者的态度,愿意倾其所有就是对待情人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