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国运动员自带空调入住巴黎奥运村:“环保理念”何以遇冷丨快评
巴黎奥组委2024年7月2日制定的“允许各队自费订购便携式空调装备”方案,正是出于对各国代表团反弹声浪的一种妥协,也堪称是“环保理念”遭遇现实需求之后,折中与妥协的产物。此次“空调风波”也再次显示,那些看起来高大上的意识形态理念比如“环保减碳”,并非在现实中举世皆准的行动指南,巴黎市长伊达尔戈们的执念可谓是踢到了沉重的铁板。墨西哥迎来首位女总统,欧洲议会选举“向右转”丨知世分子
过去一周,墨西哥刚刚经历史上最大规模选举,迎来首位犹太裔女总统。而在大洋彼岸的欧洲,欧洲议会选举刚刚拉开帷幕。 2024年6月6日,以色列国防军北方司令部司令戈尔丁宣布,已完成对黎巴嫩真主党发动大规模攻势部署。以色列是否准备好同时在加沙和黎巴嫩双线作战,引发外界猜测。德国导演艾尔伦·戈特:用电影勇敢地面对自己的经历和历史
我想通过这部电影对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来说,搭建了一座桥梁,让今天的人能够重新去发现东德,从另外一个视角去看待当年的国家。 现在的德国,不论是文学界,绘画界,都出现了很多成长于前东德的艺术家,他们正在书写和表现自己曾经的生活体验,表达他们对那个时代的感受,有一批人已经取得了相当瞩目的成功。研究女性劳动力市场的女性,问鼎2023诺贝尔经济学奖
戈尔丁揭示了劳动力市场中性别差异的主要驱动因素,这对理解女性劳动力市场有着深远意义。 其研究特点是,利用大量的历史数据结合计量经济学等方法展开实证研究,通过过去的视角来分析当前的问题,以便得出更具有实际意义的结论。 过去,诺贝尔经济学奖更加侧重于理论贡献。近年来,诺贝尔经济学奖也逐步开始关注研究的应用价值。坠机遇难者名单包括普里戈任等多名高层,兵变后瓦格纳都发生了什么?
据央视新闻报道,当地时间23日,一架私人飞机在俄罗斯特维尔州坠毁,造成10人死亡。瓦格纳集团创始人叶夫根尼·普里戈任和瓦格纳创始人之一、指挥官乌特金确认在列。 2023年6月,普里戈任曾率领瓦格纳上演了一场“兵变”大戏,引发国际关注。此后,普里戈任的去向和瓦格纳的调整,都是外界关注的焦点。今日旧稿重推,以资读者参考。狂人戈达尔
“让-吕克·戈达尔,恰好相反。” ——戈达尔生前半开玩笑为自己设计的墓志铭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02:8
他说自己已精疲力尽 法国著名导演戈达尔逝世
“成为不朽,然后死去”是戈达尔代表作《精疲力尽》中的经典台词。2022年,他最终选择用安乐死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其亲人称“他没有生病,只是感觉精疲力尽,所以选择结束,这是他自己的选择。”对此,有网友评价,戈达尔“生的伟大,死的自由”。而戈达尔的这种“自由”也体现在他的作品中。在他电影创作过程中,多次打破当时的电影规则,带有鲜明的个人风格和反传统的立场。 热爱电影的人视电影如生命,戈达尔却视生命如电影
没有戈达尔,也就没有好莱坞的昆丁·塔伦蒂洛和香港的王家卫。永远戴着墨镜的王家卫是戈达尔的追随者甚至模仿者,虽然他本人从未承认。戈达尔逝世:只有他让电影再次变成电影
2022年9月13日,法国新浪潮电影大师让-吕克·戈达尔逝世,享年91岁。 这些事情在戈达尔离开之前很久,就已经变得糟糕了,只是他的死才猛然提醒我们,那个时代,确实早已落幕了。《眼泪之盐》:情感的物证
如果说当下还存在着法国新浪潮精神的继承者,那么加莱尔绝对是当仁不让的第一人选。毕竟他在年轻时实打实地为戈达尔的剧组打过工,并且因为听信了戈达尔从来不为电影写剧本的谣言,在生涯前十年毅然走上了无剧本创作的险途。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2020年第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