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61:烟波致爽殿里的风波
从烟波致爽殿筹划的辛酉政变成为慈禧太后登上晚清政治舞台的首次霹雳亮相。咸丰帝仅存的“政治遗产”——赞襄体制,轻易被“两宫垂帘、亲王议政”的格局摧毁,此时距他撒手人寰,尚不足四月。 1850年在圆明园慎德堂去世的道光帝,生前一直想为大清找一位守成之君,就像他和他父亲一样,他选中奕詝,某种程度上也是选择“类己”的结果。只是他不愿承认,大清早已过了它肇建避暑山庄与外八庙时的黄金时代。 (本文首发于2023年7月6日《南方周末》) -
慈禧六十大寿,传教士们特制了一本书作为生日贺礼……
以《圣经》作为载体来促进不同民族和文化之间的了解,以及改善官方和民间团体之间的关系,这可以算是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件大事。 (本文首发于2022年4月7日《南方周末》) -
那个风声鹤唳的庚子
(本文首发于2021年5月6日《南方周末》) -
巢湖昭忠祠:淮军如何纪念殉国捐躯的将士?
很多年以后,当人们重新审视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时,无一例外地指责慈禧挪用北洋军费修建为她祝寿的颐和园。但是几乎没有人注意到,那一年,也就是光绪20年(1894)的6月间,在安徽巢湖中庙东侧200米的附近,有两座相当排场且毗邻而立的祠堂同时竣工了。一座是李鸿章的父亲李文安公专祠(以下称李公祠),另一座是光绪皇帝敕造祭祀淮军的昭忠祠。 -
坐着火车去阅兵
当年光绪慈禧果真能像荣禄策划的那样,称心如意地坐上火车,亲自体验一番争论了多年才在华夏大地落地生根的火车,历史也许真的要重写了。 -
故宫首次展出当代艺术
艺术家要做哪些工作来把握时代的政治氛围,是看《人民日报》《新闻联播》还是“今日头条”? -
微书摘(20151022)
据记载,为慈禧太后看病,与其他病人所不同的,只是医生需要跪着而已,至多慈禧手上再盖个手帕,但手腕还是要露出来的。 -
东南互保与庚子变法
前年才扼杀了戊戌变法的慈禧太后,竟下诏变法,实在匪夷所思。是什么原因促使她的思想发生了一百八十度转变,从一个保守的统治者变成了新政的推动者? -
【《随笔》精选】托克维尔曲线
到了晚清末年,慈禧太后重蹈覆辙,走过一条极其类似路易十六的改革之路,重画了一条“托克维尔曲线”。迟到的改革,居然再一次演变成为可怕的送葬。 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里那些富有先见之明的预言,成为大清王朝的一幅临终速写。 -
慈禧太后归政记
慈禧太后希望完全归政的决心是坚定不可动摇的,其诚意也是不必怀疑的。然而现在看来这个决定究竟是利是弊,却很难说。清末笔记《异辞录》就说,假如慈禧太后当时接受了屠仁守的建议,继续训政,那么后来的甲午战争、戊戌维新肯定都会不一样,慈禧太后也可以避免第三次垂帘听政的尴尬,可免大阿哥入嗣之举,可免义和团之乱、八国联军入都,乃至《辛丑条约》的战争赔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