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猴痘、新冠与HIV,疫苗、药物与新疗法
导读:7月23日,WHO宣布猴痘疫情构成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本周欧盟和美国相继批准全球唯一一款猴痘疫苗的使用。 中国首款自主研发的口服小分子新冠治疗药物获批上市,CRISPR/Cas13有望用于治疗新冠感染,英国研究团队通过48万新冠感染者的数据分析,发现62种症状与新冠感染显著相关。我们对新冠仍不能掉以轻心。 美国希望之城医学中心和西班牙巴塞罗那医院的两支研究团队,分别报告了两名最新HIV“治愈者”,为艾滋病毒(HIV)感染者带来新希望。 -
黑河非常七日:确诊破百源头待查,力阻“社区传播”
已公布流调信息的病例中,既未提及境外旅居史,也没有在口岸码头等“高危”场所工作的人员。分散的流调信息折射出本轮疫情溯源难度很高。常荣山推测,输入性事件的发生时间应该至少在10天以前。在疫情蔓延如此之广的当下,难以判断一个病例是第几代传播者,溯源也就无从谈起。 过去依靠发热门诊作为“雷达”的方法,已无法适用于眼下轻症与无症状感染者居多的局面。对于口岸城市,应该开展高危人群恒常性的筛查,抢在社区传播发生前锁定传染源。 老年人是黑河订药的主要人群,高血压、糖尿病药物是最常见的需求。由于许多老人居住在爱辉区周边乡村中,出入城区的通道已被封锁,这曾给送药带来不小的麻烦。志愿者队伍也不再“男士优先”,因密接被隔离,减员、代班的情况也变得常见。 -
多国报告动物感染新冠病毒事件
-
东北疫情缘何进入“加时赛” :家庭高聚集、医院没守住、流调难溯源
东北发生的多起疫情都因输入病例继而造成本土病例的聚集,甚至出现了跨省传播。“超级传播者”频现,1传40+、1传80+,这种情况即便是在疫情高流行期间的国内其他地区也极为罕见。 哈尔滨“1传80+”疫情、牡丹江院感事件中,院内感染是关键一环,失守的都是当地明星医院。“每家医院、每个接诊医生的水平不同,未必都能做到早识别,哪怕是明星医院。” 核酸检测能为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争取时间。“吉林舒兰的聚集性疫情提示我们,核酸检测范围需要进一步扩大,尤其是对重点人群做到应检尽检。” (本文首发于2020年5月21日《南方周末》) -
哈尔滨市卫健委负责人首次披露自查院感事件原因
哈尔滨市第二医院发生院内感染事件后,院方20日发布停诊公告。目前整个医院情况如何?为什么会出现院内感染情况?清空病区后患者如何安置?哈尔滨卫健委有哪些措施防止院内感染再次发生? -
山东任城监狱疫情事件调查结果公布
任城监狱疫情事件是由1月21日从武汉自驾车到达山东济宁的人员,传染给监狱干警、职工,进而造成部分干警和罪犯感染。 -
世卫组织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宣布,主要基于中国感染者数量增加、多个国家都出现疫情两个事实,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
甘肃处置布病感染事件:撤销涉事企业疫苗生产许可,启动追责问责
1月14日,兰州市人民政府发布公告,就兰州布鲁氏菌抗体阳性事件的处置工作向社会公布。对使用过期消毒剂,导消毒不彻底,致含布鲁氏菌疫苗发酵液随风扩散,造成多人布鲁氏菌抗体呈阳性的涉事单位兰州生物制药厂启动了立案查处工作,依法从严、快速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责任。 -
所谓安全规范,乃是生命健康换来的教训
在此次事件中,虽然布鲁氏菌隐性感染不意味着患病,即使患病,经过积极治疗也可以治愈,但是这仍然是一起本可以避免的重大实验室事故。事件发生后,农业科学院要求成立院调查组,查风险、查责任,并且要求院属研究所要立即开展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排查。其他所有的机构,也应该以此为戒,上紧安全防护的弦。只有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范,才能把安全风险降到最低。 -
兰州兽研所布病疫情事件:有外售小动物,感染风险待查
南方周末记者致电兰州兽研所多位负责人,均回复称,不了解情况,一切信息以官方网站为准。另一个未知的问题是,目前该所亦在对外供应各类试验小动物,其流向和动物感染情况均未有明确通报。 刘华蕾与同学们认为,兰州兽研所发现第一例阳性,是在他们做病理生理学实验接触豚鼠之前,如果兰州兽研所能及时上报,并停止对其它机构、高校出售动物的话,他们班就不会有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