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疫情缘何进入“加时赛”
东北发生的多起疫情都因输入病例继而造成本土病例的聚集,甚至出现了跨省传播。“超级传播者”频现,1传40+、1传80+,这种情况即便是在疫情高流行期间的国内其他地区也极为罕见。
哈尔滨“1传80+”疫情、牡丹江院感事件中,院内感染是关键一环,失守的都是当地明星医院。“每家医院、每个接诊医生的水平不同,未必都能做到早识别,哪怕是明星医院。”
核酸检测能为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争取时间。“吉林舒兰的聚集性疫情提示我们,核酸检测范围需要进一步扩大,尤其是对重点人群做到应检尽检。”
(本文首发于2020年5月21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曹海东 助理编辑 温翠玲
“封城”再次出现了,这次是在舒兰市——一座满语意为“果实”的吉林省辖县级市,走路半个多小时就能逛完。
曾经,很多当地人调侃,“新冠病毒都找不到舒兰这个小地方”。2020年5月7日,舒兰市公安局的一位洗衣工,打破了吉林省保持了73天的本地“零新增”纪录。
疫情很快传到八十多公里外的吉林市,两市接连“封城”。武汉曾经的防控措施,两个月后在这里接连重现——客车、火车票全部停售,复课一月的毕业年级学生高喊“加油”走出校园,重启网课模式。5月11日,舒兰宣布全面进入“战时状态”,全市1103栋居民楼、1205个村屯全部封闭。一周后,管控升级,每家两天可指派一人外出采购生活物资,限时2小时。
12天传染45人,舒兰的感染链还在变长,波及沈阳、长春,感染源依旧成谜。
没人想到,在国内疫情趋于平稳之时,东北会被拖入“加时赛”。武汉“解封”之前,无论是吉林省还是辽宁省,累计确诊病例都没超过150例,放眼全国都算得上防控的佼佼者。但先是4月初,一起境外输入关联的聚集性疫情打破了哈尔滨的平静,最终导致八十余人感染。4月下旬,黑龙江另一城市牡丹江又发生一起聚集性传播,至少14人直接或间接感染,医院再次成为重灾区。
始于5月7日的舒兰疫情也是一起聚集性疫情,疫情在3天后传到了隔壁城市辽宁沈阳。当天,连续几日无新增的黑龙江再上榜,是此前已确诊病例的同病房密切接触者。至此,东北三省5月份在全国疫情地图上集体亮相。
很多人将东北疫情反弹归因于输入性病例。据新华社报道,从3月21日绥芬河市开始实行回国人员入境就地集中隔离,到4月7日该口岸通道临时关闭,入境共计2497人,累计确诊377例。而同为口岸城市的上海,疫情初期每天有1.4万名人员入境,截至5月17日,却没有发生一起由境外输入病例引起的本地传播。
“东北的输入性病例是主要的,但本土聚集性疫情的暴发绝不会是空穴来风。”正在舒兰指导防控工作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感染控制中心主任医师吴安华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公众防护意识淡漠、医院没守住、流调难溯源,多重因素导致防控体系层层失守。
“悬案”待溯源
5月14日傍晚,吉林省内多家医院的医护人员在下班路上被紧急召回,连夜驰援吉林、舒兰两市。位于吉林市丰满区的465医院清退了所有患者,被征用为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定点医院。
有了武汉的抗疫经验,救治不再是最大难题,难点在于传染源追溯。
户籍人口六十多万的舒兰不是口岸城市,但绥芬河和满洲里口岸的境外输入压力,同样波及了这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