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风残照:永历和他的流亡路
通读南明史,虽有“分韵唱和,悲吟彻旦”的瞿式耜和张同敞选择舍生取义,“为明三百年忠臣之殿”的张献忠义子李定国殉身缅海,奈何更多的是大小官吏接二连三的叛变、反水,关键时刻毫不犹豫地弃国家如敝履,还有通过对故主斩尽杀绝,来表达对新主绝对忠诚的吴三桂之流,南明终不能像南宋得以延续国祚,偏安一隅。 -
02:2
重生之蔡元培回北大读书?名字的神奇力量
近日,“北大考生蔡元培”引发舆论关注。北大国际关系学院硕士复试成绩信息显示,考生蔡元培复试成绩仍是专业第一,其与上世纪上半叶北大老校长同名引发热议。北大回应,是否录取这名考生仍然要等待最终名单出炉。 与名人重名并不少见。战国时代有赵国名相蔺相如,西汉也有个文人叫司马相如;战国四公子之信陵君叫魏无忌,唐朝有名相叫长孙无忌。这两个案例,都是后人仰慕前人而故意取的重名,要么是父母所取,要么是自己后来改名。 而即便是在当代,不少重名也都会引发公众的兴趣。以明史专家张献忠为例,其“张献忠研究张献忠,为史上的张献忠洗冤”一度成为坊间热议的话题。 心理学素有“自我归因”理论:一个人越是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他就越会在任何可能的地方加强心理暗示,让自己尽可能地贴近那个心目中的理想型人格,取名/改名就是最常见的一种心理暗示,其动机不仅是追慕前人,也隐含着自己的人生志向。 北大考生蔡元培”的新闻也显示,原始思维仍然影响着现代人,取一个好名字,依然有不可小觑的正面价值。 -
襄阳之围: 一座城和一个王朝的最后时光
为了争夺铁打的襄阳,白起、孙坚、关羽、岳飞、李自成、张献忠等风云人物都曾在此鏖战——据统计,自古至今,发生在襄阳的战事多达170余起。而南宋末年的六载围城,正可谓:更能消几番风雨,最可惜一片江山…… (本文首发于2020年6月11日《南方周末》) -
当考古遇上“黑科技”——张献忠江口沉银遗址考古秘辛
-
国宝档案④ | 江口沉银:张献忠的秘密
夜沉似水,川西盆地的寒冬朔风割脸,年过半百的郭建华骑在摩托上,沿着江边公路慢慢前行。为了御寒,他穿得很厚。郭建华干的工作叫巡江,每天晚上,他都要从岷江大桥到两江汇合处来回巡逻,这是一段大约两公里的路程。 -
“张家长,李家短”
既然夫妻夜语都成了监管的对象,自然告密之法繁兴了。 -
江口沉银:张献忠的秘密
“石牛对石鼓,银子万万五。有人识得破,买尽成都府。” -
沉睡三百年的张献忠宝藏
民谣说张献忠兵败退出成都时,把“大西国”的金银财宝秘藏起来,为了将来能找到所藏之宝,不至于因年代久远而迷失,便设计了石牛和石鼓作藏宝记号,谁发现了石牛石鼓,就有可能找到“大西国”的神秘宝藏。这也为后来的人寻找这笔宝藏留下诸多笑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