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张大春:在父辈与子女之间,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反抗
每一代不同的年轻人,可能都有他自己对于追求一种独立性跟个别的identity(身份)的认同。 老实说,比较起整个时代赐予我们家族的故事,我的才学,或者说我的想象力是远远不及的,事实永远是最glorious、最灿烂的。朱西甯:真正的悲剧是善与善的冲突
除了自身勾勒出台湾文学的脉络之外,朱西甯先生和朱天文、朱天心全家同时是另外一个视点当中的台湾史。他们固然也是以作品的方式负载着,但同时是以他们的家庭故事、传奇式的人生在传递着历史。——戴锦华 朱西甯以他一人默默完成了台湾现代主义书写的实验。——张大春 张爱玲在他的小说中找到国人失去与错过的一切语文课的另一种姿态背后
5月27日,《同一堂课》在浙江卫视正式开课,率先出场的是台湾作家张大春和大陆著名主持人孟非。作家张大春的语文教育实践
“我们有当代语言,未来语言还会有更多发展。汉字不见得越来越少,但肯定有一堆死掉的,甚至‘尸横遍野’,同时还有一些新的词汇出现。这个过程很迷人。”张大春谈孩子的作文教育
高分作文的路数,多半就是“颂”。孩子在启蒙阶段,到他日后一辈子都不写文章的那一刻,他所有写的作文,都是揣摩他人的意思。张大春看《琅琊榜》的江湖规则
张大春的一大乐趣是,把《琅琊榜》中的人物、机构和现实一一对应。比如,琅琊阁就是谷歌或者百度,江左盟对应的则是民间企业。李白就是个自媒体 张大春看李白
张大春称,在唐代,有国际经验的诗人,我只找到了李白。张大春笔下的李白是个逃亡者。他的祖上逃到了西域,父亲李客带着他偷偷溜回了中土,李白一辈子对身世避讳不谈。“他一直错认这个时代,他不知道自己在一个帝国之下,他一直认为自己是战国时代的人。”张大春 我不是一个软弱的父亲 (从59581复制)
张大春和孩子讨论动机、 逻辑和思维过程,也欢迎孩子顶嘴。他希望自己是个不妨碍孩子成长的父亲。“把自己的不满足加诸孩子身上,这是做父亲的失败。 ”张大春:我不是一个软弱的父亲
张大春和孩子讨论动机、逻辑和思维过程,也欢迎孩子顶嘴。他希望自己是个不妨碍孩子成长的父亲。“把自己的不满足加诸孩子身上,这是做父亲的失败。”张大春:我需要更多理性的弹药
《聆听父亲》中的张大春有爱,把男儿的万般深情都灌注到了记忆里;《认得几个字》中的张大春有才,无时无刻都能讲出个好故事来。作为华文世界里最优秀的小说家,近十年,张大春却唯独停止了短篇小说创作。而短篇小说曾经是他在台湾得奖、成名的开始,也是他极其看重的创作,那停止创作到底是为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