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丹青谈《繁花》:等了五十年,我的上海情结终于找到影视出口
“夜东京那场吵架我重看五遍。我记忆中的上海弄堂,天天,甚至每个上午、下午和晚上,都是这类人间盛况,几天后他(她)们又在一起吃饭说笑,荡马路。” “就我所知,王家卫竭尽全力了解他离开后的上海,我看不出他自以为懂上海人,他打听一切事,搜寻一切细节。” -
一比二十的贺友直房间:一个人的房间反映了他的全部
半条巨鹿路,从陕西路往常熟路方向一直到底,竟然在高速发展的经济和剧烈的城市改造中幸存了下来,而且渐渐有了从前黯淡岁月里没有的元气。如今它是上海旧城区里的一条法定永不可拓宽的街道,伤害它就违法了。 所以,在2019年的盛夏时,沿着这半条老街道,走去画家贺友直故居所在的那条弄堂,我不再有前些年穿过废墟或者战场的狼狈心情。 -
上海故事 | 弄堂铃响马奶来
上海弄堂曾有过一道奇葩的风景线——卖马奶。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牛奶是奢侈品,至少在我们静安区康定路一带,牛奶是专供军烈属、劳模、专家和特殊工作人员人的。1角5分一瓶是要额度的,我们也叫“户口”,资本家、小老板那时也能喝牛奶,是因为他们解放前就在“牛奶棚”里挂了户口,因而延续下来的。 -
【我的高考】高兴:弄堂里读英语的男孩
那是1979年夏天,接到通知的刹那,我一愣,但很快为另一种前景所激动。 -
在布拉格理发
回到家,老婆孩子都说发型像弄堂里的大妈,重剪! -
为“弄管委”唱赞歌
既为居民自治,怨天尤人太难为情,集思广益解决难题才有面子。如今,弄堂环境有所改观,我也忍不住要为“弄管委”唱唱赞歌。你知道吗? -
进来白相相
顶楼的马戏团是上海最著名的摇滚乐队,但他们的第四张录音室专辑委实不怎么摇滚,却堪称中国流行音乐史上最彻底、最真实、最贴近市民生活的一张唱片。顶楼的马戏团这次如愿以偿地避开了艺术层面,拿来了比网络歌曲还要荡气回肠的旋律,比周立波还要浅显易懂的歌词,五体投地地扑进了上海弄堂里。 -
【记者眼】弄堂
这些每天路过的风景与报章网络上喧闹的新闻像是两个世界。100米的弄堂成了与世隔绝的桃花源,所有人都按照天时地利日复一日地运转着。 -
怀念“申城一弄”
我想我会怀念充满温馨记忆的里弄:逢年过节,街坊们都会带着好吃的、好玩的来串门……可年后我们就要搬到偏远的郊区了,这种温情到高楼林立的小区之后,还会延续下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