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家王传亮:观众的掌声证明了中国歌剧的魅力
“《殷红木棉》至今演了三十多场,在能容纳1200人的中山市文化艺术中心连续演了六场,几乎每场都爆满。目前广东对这部剧的呼声很高,我身边很多对艺术感兴趣的朋友经常会问我什么时候可以再演。演出结束后在公众号和主流短视频平台都收到很多高度评价。我印象很深是看到有位观众说,‘没想到偶然的一次来到歌剧院看歌剧,能让我哭得稀里哗啦的,原来歌剧这么有魅力。’这样的演出同时也带动了这门艺术的发展,我们现在叫中国歌剧。”庞贝:在被机器人冲击的未来时代,人类如何自处?
“《独角兽》在反映科技的发展改善人类生活的同时,也不回避社会矛盾和问题,这就是现实主义的精神。”- 03:15
庞贝 广东文学有一种“向前看”的力量
广东文化有一种开放的、革命性的、进取的力量,使得广东文学也有“向前看”的特点。 胡斌 艺术要连接人的诉求和命运
“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前沿,也是艺术创新发展的前沿,以开放的姿态与活力为当代艺术的创作提供了宽阔的土壤。在全球化语境下审视珠三角,或以珠三角为中心透视全球当代艺术文化现象,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研究现象。” 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院长胡斌认为,广东当代艺术蕴含着一种可贵的精神力量,“与我们这一片土地,与我们这一片土地上不同阶层的人的诉求和命运,产生了一种连接,或者至少产生了一种连接的可能。”白芳:用展览重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
在20年的历史研究、藏品征集和展览策划工作中,白芳见证了广东的开放与兼容。- 09:9
费勇:人生如何解惑——从陶渊明、苏东坡和王阳明说起
“什么是生活的意义”“什么样的工作是有前途的”“为什么他/她不爱我了”“怎么教育小孩”…… 现代人经常面临学习、工作、婚姻、交际、养育乃至人生意义等等方面的困惑,作家、学者费勇的建议是,换一种思维模式问问题: “我的内心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如何找到自己内心的热爱”“在这段关系中,我愿意承担多大的责任”“我自己如何做父母”…… 这种回到内心的思维方式,源于费勇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作为暨南大学生活方式研究院联席院长、教授,他为象牙塔外的读者写陶渊明、苏东坡、王阳明和慧能等人的生活方式和心灵世界,连续多年入选各种畅销书榜单;他给网友讲儒学,也讲佛学,相关视频和音频课在各个平台获得超过千万级的流量。他探究如何将古人的智慧融入到许多人用“浮躁”来形容的现代生活,希望帮助人们找到内心的平静和力量。 费勇认为,古人的困惑与我们相通,他学习古人应对人生困惑的智慧,总结出具体的心智练习方法,写成《心的解惑》一书,并于2024年出版。我们的对话就从“困惑”开始。 张欣 这样的广州才是写不尽的
“作家不能害羞,需要在一座城市里不断学习、发掘新内容。现在的城市文学也不像以前,形式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气质。”在张欣看来,广州人的气质就是“淡定”。气质影响着一座城市的人对金钱、情感等方方面面的价值观。她认为,抓住气质才是都市文学的基础,“这样的广州才是写不尽的。” 2024年8月17日,《花城》45周年暨第八届花城文学奖颁奖典礼在广州市文化馆剧场举办,张欣《如风似璧》获得长篇小说奖。风,雨,云——一个岭南艺术家族的女性百年生命史
这个艺术之家三代人的成长轨迹,与岭南近百年的历史变迁同频共振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高胡大师余其伟:做广东音乐交流的桥梁
“广东音乐是岭南人用来表达南方生活情调的一种方式。”余其伟认为,“平民意识、俗世感情”正是其魅力所在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