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导师性骚扰的学生,为什么都选择上网曝光?
高校导师对研究生的性骚扰首先是一个法律问题,但在过去的很长时间里,它经常被当成一个校园里的道德纠纷来处理。在“师生关系”这层光晕的掩盖下,受害者要么忍气吞声,要么忍无可忍后绕过正常的维权渠道,拿着身份证拍实名举报视频,搞个大新闻。 -
李松蔚被控“利用心理咨询实施性侵”:凸显心理咨询行业伦理的脆弱性 | 快评
心理咨询行业的伦理守则对来访者与咨询师都相当脆弱,任何一方都很容易逾越伦理的界限,不成比例地侵犯对方的权益:咨询师单向的性侵,来访者单向的钟情妄想,双方双向的性移情与情感关系,等等。且不说“谁负责”本身就难以认定,事后也会存在“追责难”的问题。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本应只是银货两讫的民事交易关系,却呈现出比师生关系更显复杂的样态。 -
女教师被曝与男学生有不伦关系:应建立师生关系的准则 | 快评
这种“师生恋”“师生不伦关系”不仅极易扭曲变质为老师对学生单方面的“性剥削”“性侵害”,也极易衍生出在教学、评优、推免等事项上的利益输送,过早地将成人世界的污泥浊水灌入中小学校园 -
11名学生举报导师:“学术造假”之外的师生关系
刘毅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后,学院院媒曾刊发对他的专访。文章中,刘毅称黄飞若为“恩师”,遇到他是“人生大幸”,称赞黄在科研上为他指点迷津,生活上对他关怀备至。 在举报的前一个月,他们组会照常开,实验室的氛围与此前无异。“我们白天正常工作,等到晚上没人时熬夜准备。” 因此,黄飞若及两位博士后对于他们的举报计划毫无察觉。 王亮回忆,在刘毅和李青刚进实验室时,黄飞若就找杂志社为他们约稿,实验室的博士师兄也会为他们提供更多帮助。“因为他俩是老师更看重的人,老师对他们最好。” -
高校拟聘教师公示亲属或师生关系:“举贤不避亲与徒”怎么看? | 快评
这则新闻既是一个检视高校聘任制度是否符合程序正义的契机,也足以让外界反思“学术近亲繁殖”的可能危害。 -
老师规训学生的边界在哪里?师生非主奴,人格平等不能破丨快评
师生关系天然存在某种上下位关系,但这种关系是基于师生之间的差异而天然形成的。“上下位关系”不等于“主奴关系”。“尊师重道”绝不等于“谄谀侍奉”,也不是教师打压学生人格尊严、榨取学生劳动成果,乃至侵害学生人身权利的借口。 -
观点与老师不同怎么办?当以平等讨论来解决或厘清分歧
于老师而言,须放下“知识权威”“标准答案持有者”“真理掌控人”等自我认同,其角色定位应从单纯的传授知识转向分享知识、探讨知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思维,即在“传道授业解惑”过程中,存在知识生产与再生产的过程,且由师生合力完成。在这个意义上,师生关系更多是互动的,互促的,平等的,兄长或朋友式的,而非单方灌输或强行植入的。 -
老师让学生跑腿拿外卖被举报公权私用,是家长太矫情了吗丨来说说看
来这里,亮出你的观点,马上送你上热评! -
将学生雕塑“动一刀也是新作品”?应从制度着手,扭转严重不对等的师生关系丨快评
长期以来,所谓“程门立雪”的传统造成师生关系的“父子拟制”,学生在老师面前“有事服其劳,酒食先生馔”,甚至今天的研究生也要称导师一声“老板”。老师既是老板又“终身为父”,同时享有比雇主更大的权力、不受劳资法律的制约,如此极易造成“压榨学生”乃至“窃取成果”的问题,也容易拉低学术研究质量,闹出“常凯申”“孟修斯”这样的大笑话。 -
快评|将家长收入与素质挂钩,这样的老师还是少一些好
学校就应该是这样的一个地方:“有教无类”,不管也不关心家长的社会经济地位。应该禁止学校与老师“调查”、统计、采集、向学生询问家长的收入、职位与单位等信息,禁止学校与老师利用家长的身份地位调用“资源”。学校与老师不掌握这些信息、不如此作为,这对孩子们的成长更好,也有利于培育健康的师生关系、家校关系、生生关系,让学校变得纯粹一些、干净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