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部解读学前教育法:纠正幼儿园“小学化”
-
漏洞百出的“秦朗丢作业”闹剧:复盘一个段子的失控链条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小学生把寒假作业“丢”在异国他乡的卫生间里,结果仍被“热心的成年人”万里迢迢送回这个段子,编得相当高明,也显示出在数字化经济时代,网红对网民的心理特点和浏览偏好拿捏之精准。 -
300多个低代码应用,撑起一座海边县城的数字化小学
-
需要考虑中小学教师队伍性别比例吗?
前现代社会认为女性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特质是一种对教育“有害”的气质,而后现代社会则抨击“阳刚之气”在教育中的作用,这两种教育理念的本质都是违背教育理念和人性成长规律,希望通过教育者性别角色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人为干预教育过程,“生产”符合自身意识形态标准和社会用途的“人形产品”的行为,无论是古代的“斯巴达战士”,还是当代的“多元主义者”,本质都是人的非人化——人不再是人,而是某种军事和政治工具。 -
在杂交水稻种子县,一颗种子的人情、市场和秩序
从计划经济时代到种业全球化竞争,种子县见证过狂热与混乱,也生发出市场与秩序。 彼时丁绍文的种子经纪生意已颇具规模,但他儿子的首选,却是去当地小学当一名体育老师。 县领导对种业“富士康”的定位并不满意。上游是研发、选育,中游是制种,下游是市场、营销,尽管建宁种子名声在外,但很难吸引来上下游环节。 -
小学心理测评涉敏感词引家长担忧,如何专业地和孩子讨论生命话题?
“对于一个健康的、没有自杀倾向的孩子提及自杀方式等字眼,没有必要。如果请专业人士设计简单的问卷初筛,再对一些存在情绪问题的孩子重点交流与干预,会好一些。” “目前我们国家对解决这些问题的储备力量不够,精神科医生人数很少,全国儿童精神科医生更是不到500个。心理健康教育需要专业化,而很多小学心理老师都不是专业人员。” -
建立教师行为规范,帮助小学生抵御软暴力
中国的小学老师应该有更专业、更职业化、详细的行为规范。比如,老师批评学生的时候,能提及学生的家庭状况吗?调动座位需要一定规范吗?是否能作为一种惩罚手段?老师暗示班级孤立一个学生,是否属于严重的教学行为失范? (本文首发于2020年6月18日《南方周末》) -
幼儿园线上学习“小学化”,如此“抢跑”是在摧残孩子
幼儿园在线学习,相对于其他学段更难开展,但这并不能成为幼儿园“小学化”的理由。幼儿园要求幼儿线上学习文化课,是一种严重的揠苗助长的行为,应该立即停止! -
多地发布中小学生减负令 作业成焦点 |一周教育热点
在现代学校制度下,一定程度上实现因材施教、促使学生多元化发展,成为优质中小学的标志性特征。如果能够帮助学生发现自己擅长的事,鼓励他们投身并乐在其中,“减负”便已经发生。所以,越是那些优质学校素质教育做得越好,学生学习越不苦,并不是无稽之谈。 -
幼儿园“小学化”,怎么治?
孩子越是活在淳朴自然的当下,能力和欲望的差别越小,也就越自由。理想的幼儿园,不是早早地追求知识的积累,而是从幼儿的身体、头脑发展出发,从生物学的层面,为孩子们奠定一生发展的基础。 目前高考还是指挥棒。除了从幼儿园和小学入手,还要继续从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上进行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