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村”修炼之路:当幼儿园家长群开始有了“班味”
“大合影”完成后准备离开,老师在讲台前高声叮嘱道:“请各位家长围绕今天的开会情况,写一段心得体会,明早前发送到微信群里。”酷女孩的中年
“现在比较活跃的,要么是年轻女导演,或者是孩子已经很大的更早一辈的导演,那个时候对教育的理念也不一样,哪有什么家长微信群这种东西,也没有什么辅导班乱七八糟的,孩子是不太费妈的。 “现在就不一样了,你要当妈,付出的时间成本太大了”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学校询问家长“统一购买600元防攀比鞋”:目标错了,方法也不对 | 快评
近年来屡发的“家长群炫富”“中小学科创拼爹”事件显示,造成“攀比”的罪魁祸首其实是学校与家长,而不是心智未熟的未成年人。学校与其想方设法要求孩子“防攀比”,倒不如多搞“上交不谄,下交不渎”“贫而无谄,富而无骄”这样的德育,或者参考“德国禁止学校披露或了解学生家庭条件”“日本给食制度与制服文化”这种真正行之有效的办法,尽可能地减少或是消除“攀比”作为贬义词的负效应。陈好:“万人迷”,是我演过的最难的角色
“《欢乐家长群》中的这个角色(戴静)跟我的年纪、处境,整个人物背景,都挺像的。” “我也希望孩子们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快乐可以,但绝不能是最差的。”大学生家长群里天天打听儿女成绩:一位大学老师的不解与思考
孩子进了大学后还有家长群,家长群里热议最多的是孩子的成绩,这些事都不正常。我以为不正常的根源在于家庭教育出了问题,在道德教育、品质教育、价值观传递、言传身教等诸方面,很多家长都表现不及格。小学老师因不堪非教育负担而自杀:当减轻乃至消除老师的非教育任务负担
要减轻乃至消除学校与老师所面临的各种非教育任务负担,有釜底抽薪之策。一是强制解散各种家校群,除非学生在学校闯祸或受到伤害了,学校与老师不得联系家长。这样,家长所承受各种教育与非教育负担就可以一下子消解了,有利于家校关系的正常化与和谐;学校与老师也可能免除各种线上的非教育任务。二是明令其他政府部门不得调用或免费调用老师当临时工。总之,双管齐下,从线上线下一起给老师减非教育负担,老师庶几可以专心于教书育人。应该关掉各种班级群,给家长“减负”
有群建立紧密的联系,的确可以加强学业,但与此同时,会带来家长负担过重的问题。既然政策大目标是“减负”,那么,就不应该通过给家长“加负”进而给孩子“加负”,此时通过群建立家校紧密联系的优势,也就变为劣势了。那么,减少家校联系频度,关掉各种班级群,乃至禁止互联网化家校联系,就是一个合乎逻辑的选择。“大学家长群”让我大开“眼界”:父母别把成年子女当婴儿养
成年子女的事,交给成年子女。他们的一生,我们没办法替代,也不能替代。家长会开三天:如此时长所为者何?丨快评
在某种程度上,学校已经成了村委会、居委会之外的“第三基层治理机构”。学校与老师将权力的触角通过孩子深入了每一个有孩子上学的家庭,直达每一位家长。老师在家校群或通过家委会下达的各种教学及非教学的任务指令,有几个家长敢站出来硬杠?教师体罚学生后群内道歉获其他家长安慰?官方通报:责令学校解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