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关掉各种班级群,给家长“减负”

有群建立紧密的联系,的确可以加强学业,但与此同时,会带来家长负担过重的问题。既然政策大目标是“减负”,那么,就不应该通过给家长“加负”进而给孩子“加负”,此时通过群建立家校紧密联系的优势,也就变为劣势了。那么,减少家校联系频度,关掉各种班级群,乃至禁止互联网化家校联系,就是一个合乎逻辑的选择。

责任编辑:陈斌

近日,湖北襄阳市诸葛亮中学七年级一位老师在批改作业时给学生评语“全班最差,你是孤儿吗”,然后还拍照发在“七年级9班”微信群中。随后,当地教育局通报批评。

老师骂出这个话,当然显得没有师德。这件事真正的问题在于,老师真的认为,批改学生作业,教学生文化课,是家长的事。她真的对家长很愤怒:“你们怎么不教孩子,不给孩子批作业?”她之所以这样骂,不是在骂学生,而是在骂家长,给家长施压。实际上,在现在的教育当中,这样认为的老师,绝不是她一个人。

这才是这次偶然事件背后的必然因素,这才是真问题。

还记得我小时候,老师布置家庭作业,都是下课的时候,老师在黑板上写,我拿着书圈出来,或者在本子上记住。这是每个同学都能完成的事。回家就做作业,不会的可能会问,也可能会留着不做,父母可能会签个字,但肯定不会一道题一道题地审核作业做对了没有。第二天交作业,老师会批改。错了,要求改,和第二天的作业一起交。

但现在一切都变了。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10)


秋水孤鹜
回复

秋水孤鹜

2023-10-31

学校和老师回归教书育人的初心,家长负责爱孩子,给孩子提供安全的学习和成长环境。大家都不要越界,老师信任家长,家长信任老师,这样的家校共育才是正常的。

许舒怀
回复

许舒怀

2023-10-30

同时也是给老师减负

我不理解
回复

我不理解

2023-10-30

家长太难了

无聊到不行
回复

无聊到不行

2023-10-30

我觉得未来批改理工科类的作业,就可以交给ai来做。老师和家长只用关注做错的题目,家长负责自己孩子的错题,老师得到一个统计数据,讲大家共性的错题。

岳舞轩辕
回复

岳舞轩辕

2023-10-30

家校共育很美好,归根到底是家长兜底的噻~~

刘海轮
回复

刘海轮

2023-10-30

支持!

登山小地
回复

登山小地

2023-10-29

关闭群不解决问题。有些老师服务越来越少,态度越来越差,这是问题根源。是谁给了他们底气敢在群里面骂有家长的学生是孤儿?归根结底是教育不均衡,现在衙内门读的学校太好,而城郊学校师资太差,造成了老师们虎落平阳的嘚瑟!

ninalopez
回复

ninalopez

2023-10-29

怪不得培养出那么多巨婴,布置的什么作业都记不住,写作业还得叫爸妈看着,替父母学的呗,接着考不好还要挨骂,那谁还有兴趣学习,越学越厌恶,培养废物的节奏

不如意事常八九
回复

不如意事常八九

2023-10-29

某些老师把教孩子的任务交给家长,家长送孩子到学校不就是让老师教吗?之前看一个视频,女老师质问全班没一个会拼读,并发在家长群。如果全班一个人她都教不会,那还有很多师范专业的学生找不到工作,退位让贤吧。

时光
回复

时光

2023-10-29

家长群的建立,成为老师和家长的双向捆绑。一方面老师捆绑家长,要求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负责。“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由于家长群的建立,导致此话被过度的放大,家长教给孩子的,应该是正确的价值观,礼教才应该成为家长应该教给孩子的东西。而不是,家长来越俎代庖来教孩子如何应对当下的考试。另一方面,家长也在捆绑老师,孩子在学校任何的挫折,不悦。都成为家长向老师炮轰的筹码,近年来,家长群的骂战屡见不鲜。举个例子,一个孩子拿了另一个孩子的橡皮。本来很小的事情,双方家长在群里大打出手,最后迁怒于老师。老师在学校,受制于舆论压力,逐渐采取躺平姿态。班级是一个群体,差异化是必然存在的。有不学习的孩子,老师如何在一个高透明的环境采取措施,实在值得深思。我们在这一现状中一定要明确一点的是,孩子才是整个教育的主体。群,可以有。但是应该参与者是孩子与老师。而不是家长与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