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人设”下的连环性侵案:摄像头、“战利品”和名校留学生
线下聚会时,邹某豪会刻意展现优势:多次强调是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博士,暗示有较好的家庭背景,还会经常借看时间有意无意展示劳力士手表。 邹某豪也会倾诉焦虑:要不要回中国工作,如何为学业“拼尽全力”。给杨奇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邹某豪多次提到,自己的志向是“将来要成为大学阀”。 邹某豪还保留了受害者的物品,如首饰、袜子、头绳、钥匙等。从伦敦警方公布的照片里,小雨看见了一支口红,从色号分析,她怀疑就是她当时丢失的。 审判前,警方设法恢复了涉案视频的声音,画面中的女性正在恳求邹某豪停止,邹某豪随即改口告诉陪审团,这是“强奸角色扮演”。北京中考取消“小四门”:减负背后的选拔逻辑
此前,文科综合优势好的学生在中考也能脱颖而出,但现在就不太可能了——现在更倾向于选拔理科特别好的学生。“那些数学和物理差的学生也只能硬着头皮学,因为别无选择。” 很多学生在初二下学期将地理和生物考到高分,就无需再备考小四门里的历史和化学。而不考,就意味着不学。陈志文强调,这对科技人才培养带来很大隐患,只是现在还没显现出后果。韩国和英国医生,为什么会反对扩招医学生和学徒?
无论是英国还是韩国,医生都是高知群体,他们是“知识贵族”,但同时他们也是一群“特权贵族”。医生抵制扩招和学徒制,表面上是在维护医疗质量,实际上是在维护他们自身的垄断特权。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刘林:希望将来有民办高校的“双一流”
全国约有800所民办高校,1000万名在校学生,但这些学校办学质量良莠不齐,差异较大。其中有部分学校对传统发展路径依赖严重,还在走粗放式发展道路,未来生源下降时,这些学校就会面临较大挑战。 在这些国家标准中表现突出的民办学校,应借鉴国家“双一流”(或是“211”工程与“985”工程)高校建设的相关做法,有计划有重点地支持办好一批民办普通本科高校。解决“普职分流”的方向是建设“综合高中”
普及普通高中教育并不现实。首先,进入高中阶段后,学生的能力分化严重,并不是所有学生都适合接受普通高中教育;其次,我国社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远超学术人才,取消中职教育,将严重影响技能人才培养,不利于建设技能型社会。2030年世界杯或再扩容,中国足球“稳了”吗?
世界杯“扩军”,就像高考扩招,直接受益的不是“学霸”,也不是“学渣”,而是那些徘徊在录取线以下一点点的学生。在各大区预选赛上经常功败垂成的二流球队,比如中国队,将成为这次“扩军”的最大赢家。 论竞技水平,中国足球几无可观,但是在国际足联看来,中国足球背后潜藏着惊人的价值,世界杯不应该没有中国队。“英语辅导名师”成绩造假,荒诞剧凸显考研应试化积弊
研究生考试的应试色彩越来越重,考研辅导成了应试教育的极致案例。考研辅导,不会从培养学术兴趣和学术能力入手,而是单纯教学生如何应对研究生考试,考出高分。复旦大学校长金力:复旦将进行一场“大手术”式的改革
他们说你这么一改的话,我们老师吃饭都成问题了。我说我们首先回答一个问题,复旦大学究竟是谁的大学?大学究竟是老师的大学,还是人民的大学?这个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一个大学不能为了满足老师的工作量,就决定它的办学方向,这个是错的。 复旦学生天然的松弛感,深深刻画在学校的文化里。所谓松弛感是什么?就是精神和思维上不把自己框在一个笼子里面,这也印证了复旦民间的校训“自由而无用”。跳出牢笼,跳出框架,是思想上的松弛感。AI抢了大学生饭碗?全国政协委员关注“就业友好指数”
虽然大量岗位被机器人替代,但仍需要操作、维护、修理机器人的人才,这些岗位综合要求很高,这种高素质的人才相对缺乏。 许玲建议,建立包容性产业政策,充分吸纳年轻人就业,将就业友好指数纳入产业评价标准。高中生作文像小学生,全国人大代表黄花春建议提升学生表达能力
语文老师抱怨“现在改的作文真不像高中生写的,我真的怀疑自己回去教小学了”。在他们看来,有的高中生表达能力与五六年级的小学生相仿。还有语文老师感慨,如果再不加强对电子产品和智能手机的管控,现在的孩子估计要把好不容易创造出来的一些汉字忘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