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家孙一圣昼伏夜出|文化新现场
选择全职写作,会觉得激进还是遗憾?“没有遗憾。还挺好的。” 孤独吗?“也还好。” -
用孤独铺下通向希望的路——《百年孤独》有感|初中组三等奖
-
读懂孤独,然后相信希望——读《百年孤独》随感 | 高中组二等奖
-
来自技校的世界冠军:世界技能大赛是赛场,也是市场
“每天练习从早上8点到晚上10点,没有休息日,训练是孤独的,每天站着操作,在操作过程中,是不能说话的。”田飞鸿说,辛苦归辛苦,但比在工地更有奔头。 龙伟杰介绍,世界技能大赛的技术要求和任务设置,很多来自于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也模拟真实的生产环境。 -
家庭照护为什么这么难④:居家养老面临诸多挑战
很多老年人对自身的健康问题感到内疚,不想让成年子女忙碌的生活更加复杂化,担心引发子女的过度焦虑。 老年人相对更愿意留在自己的家中,居家养老尊重个人的意愿,让他们感到被认可、被尊重和被倾听。养老院看似有很多老年人,但它其实会增加高危老年人的孤立和孤独感。 -
“你是我独一无二的孩子”
孤独症目前无法治愈,但阅读可以提升他们的语言和社交能力。 -
01:15
乔叶:虚构塑造的真实感很迷人
我觉得(小说)写作首先是情感,你什么样的理念,或者说包括这个小说被各种说是乡村振兴什么的,概念性的那些,都是后期总结的。但其实个人来说最朴素的出发点,最大的内因动力就是感情,我始终是这么认为,就是感情。所以我其实写这个小说的时候也经常哭,写我那个《最慢的是活着》的时候也经常哭。 我是一个特别野生写作的作家,没有人告诉我是该怎么样去写散文,那我就那样写,然后报纸和杂志都很欢迎,那就大量地写了好几百篇。所以其实是,早期写的是一个很潦草的,很幼稚的一个小小说训练,以散文的形式发的。后来我真的开始职业写作,我觉得太迷人了。因为它虽然是虚构,但是前提是你的虚构要强大,就是博尔赫斯说的强大的虚构产生真实,就它这个强大的虚构产生的真实,和你就是说从真实到真实它的力量感是很不一样的。我们看到比如说看《红楼梦》,然后你看《百年孤独》,然后看那个《霍乱时期的爱情》,看《金瓶梅》,他们其实都有这种说,强大的虚构产生的这种力量感,是要抵达一个更深的、更大的真实感,就这个太迷人了。 -
《孤独星球》漫游者,怀念那个敞开看世界的人生阶段
围绕这本旅行指南在中国的转型,内部一直存在着两派长期的争论。“一部分人认为坚持做小而美、不太在乎商业利益的旅行指南,要把(创始人)托尼的情怀推广下去;另一部分人觉得,情怀无价,但情怀支撑不了价格。” “那十年,是《孤独星球》陪伴我们走过的十年,我们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态、什么样的方式在拥抱世界,给了每个人不同的滋养。” -
孤独的人更易暴饮暴食
社交隔离带给人的不仅仅是对社交的渴望,感到孤独的大脑还会对食物信息产生特别的反应。 -
92岁奶奶的孤独:我忽然觉得,长寿未必是一种福气
她希望能和子女们多聊会天,但说的都是陈年旧事,儿女们早已听得失去了耐心,要么敷衍两句,要么让她少胡思乱想。她的人生任务好像只剩下一个:活着,尽量不给儿女添麻烦,直到寿终正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