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雨,云——一个岭南艺术家族的女性百年生命史
这个艺术之家三代人的成长轨迹,与岭南近百年的历史变迁同频共振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
焦媛:人人都有背负的金锁
焦媛充沛的情感与收放自如的舞台表现,不断求新的尝试与戏外的低调,呈现出一个戏剧人对艺术的执迷与敬畏。从前期的女性题材,到偏文学与经典剧目和更多元的选择,焦媛热情地在作品中融入其对社会的认识,与她个人成长的表达。而舞台之下的她,也在逐步向“做自己”靠近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
站在光的门槛上——“她们与抽象”艺术特展
“我们会否从中觅得一个被遮掩的真相,那就是,女性和男性共同创造了现代艺术,共存于这个伟大项目中的每场运动、每个层面?”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
2022威尼斯双年展:让“梦的乳汁”流淌,让枪声永不响起
来自美国的西蒙娜·利(Simone Leigh)和代表“英国馆”参展的索尼娅·博伊斯(Sonia Boyce)分别荣获本届主题展“最佳艺术家”和“最佳国家馆”两项殊荣,尤值一提的是,她们都是首次代表自己国家参展的黑人女性。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
影像如何捍卫我们的记忆?丨文化原创榜·电影
☆年度电影:空缺 ★评选理由:2021年的中国院线电影整体不尽如人意。尽管总票房连续两年保持全球第一,但其中超过五分之一来自《你好,李焕英》和《长津湖》这两部电影。有不少新上映的电影其实是疫情暴发前拍摄完成的,疫情对中国电影行业的真实影响或许尚未充分展现。面对全球性的行业危机,中国电影人陷入了追求“爆款”的创作窠臼,商业电影套路化严重,艺术电影创作力衰退,电影作品缺乏深耕细作的耐性以及回应现实的勇气。电影评论在“女性”“现实”“阶级”“民族”等词汇的包裹下,陷入了话语与概念的纠缠,缺少真正的问题意识。 (本文首发于2022年1月20日《南方周末》) -
张静初:我爱演悲剧女性
我演的很多女性角色都是悲剧的,我的确偏爱演这类悲剧女性,因为我觉得她们身上有一种力量,能够让我有一种把自己撕碎的感觉。我挺佩服她们的,即便生活这样了,还能努力活着。我觉得人的生命本身就是有很多痛苦的,像这样的角色会让很多人感觉没那么孤单。 演员这个工作,你要把它当成艺术来做,就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职业,你如果把它当做沽名钓誉的工具,你就辜负它了。要不然我之前为什么排斥呢?我为什么会走,就是因为我觉得天天为名利,天天告诉我一定要有市场占有率、曝光度,我觉得好烦躁,我找不到意义。 -
“女性形象第一次变成非说教性的美的偶像” ——巫鸿谈唐代“女性空间”与女性形象再现
“女性形象从礼教叙事中解放出来了,成为从宫廷到大众、中亚到日本共同欣赏的现象,这是中国艺术和视觉文化中的一个大事情。” (本文首发于2020年8月27日《南方周末》) -
大隐隐于市——李渔和他的芥子园
李渔在我国文坛的评价不算高,明人诟病他不殉国,清人诟病他卖文为生,民国人诟病他的戏剧低级趣味,如今还有不少正人君子诟病他祸害少女、物化女性。在我眼里他没那么多毛病,他就是一个有艺术眼光、有创新思维、有实干精神的杂家。他的一生告诉我们,如此烟火气满满的家伙也能做隐士,而且是归隐于闹市的隐士,是为大隐。 -
“有关女性的道德规范像阴影,可能一直存在于社会生活中” ——彭薇谈艺术内外的女性空间
“你会发现,因为是女性,外界会对她有另外一种看法,也许是宽容,也许是怀疑,做不做得好都会有这些评价。这些既定的对女性的道德规范会影响大家,就像为什么在西方国家年纪大的女性仍然受尊重,而我们这个社会却对(女性的)年龄这么在乎?” -
识别爱情骗术“五步陷阱”—— 抗争不良PUA
PUA,全称Pick-up Artist,意为搭讪艺术家,2008年进入中国,产生了诸多流派,出现了一些诈骗形式的不良PUA,通过“推倒”女性、物化女性的“泡学指南”,实施情感诈骗,越来越多的女性成为“猎物”。 目前PUA行业有其存在的土壤,符合中国当下青年男女的婚恋需求,其中部分原因是性教育缺失,因此,作为公益组织,孔唯唯希望增强性教育基础板块,谴责并制止不良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