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地突发“雷暴哮喘”:半小时内发作,蒿属花粉或为元凶
蒿属花粉有可能是此次雷暴哮喘的“罪魁祸首”。在草原沙漠地区,蒿类植物常为防沙固沙而大面积播种,内蒙古和陕西榆林等地是蒿属花粉的高发地。 从2023年8月中下旬开始,呼和浩特城区花粉浓度达到最高浓度级别,该级别将维持到9月中旬。雷雨天气会将花粉抬升到空中,并进一步加速花粉的破裂,释放成可被吸入的微粒,暴露于含有过敏原微粒环境中的花粉过敏患者,就有可能出现一系列过敏和哮喘症状。 周边区域出于治沙需求,在找到替代植物之前,仍需依赖蒿草减少沙尘暴发生,针对此次雷暴哮喘事件,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正在向政府提议研究替代植物、进一步清理周边蒿草。 -
生态环境部总工刘炳江:空气质量从量变到质变的拐点尚未出现
将以更多确定性的污染物减排量来冲抵排放增加和气象条件多变等不确定性的影响,努力实现“2025年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的目标。 生态环境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将于近期上报。 生态环境部已经组织技术力量开展空气质量基准研究,为启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研究打好基础。 -
酷暑高温下幸好还有空调,调到26℃过时了吗?
具有一丝讽刺意味的是,空调保护我们免受气候变暖的影响,但急速增长的空调用电也在助长全球变暖。我们正在用空调送出的凉风,将世界送入一个更暖、更多极端天气的未来。 空调的耗电量如此巨大,有研究指出,当把空调接入电源,一个较为低碳的电力结构可以极大减轻空调带来的额外温室效应。 是时候重温“夏季空调26℃运动”以及与此一脉相承的节电行为了。 -
02:22
研究称汗液也能发电,盘点六大脑洞发电方式
天气这么热,出的汗可不能浪费。研究显示,咸咸的汗水还能用来发电。 -
德气候学者:全球热浪与这些因素有关
根据研究结果,在“双急流”的影响下,中国东南部也将会成为热浪的一个热点地区。 研究发现,6月后再次出现的天气波“Wave-7”将北美、西欧和亚洲的热浪天气联系起来,它有可能是如此广泛的热浪背后的共同原因。但多大程度上由气候变暖导致,还有待确认。 模拟发现在二氧化碳增加一倍的情况下,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AMOC)的减弱将增加中欧的干旱。随着世界变暖,洋流减弱会导致大气环流发生变化,从而导致欧洲夏季更加干燥。 -
三年前,总理提出研究“雾霾形成机理”,答案现在有了
超出环境容量50%以上的高强度的排放,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秋冬季大气重污染频发的根本原因。 气象条件近几年趋于不利,是京津冀和周边区域秋冬季大气重污染天气过程形成的重要诱因。 2020年春节期间,京津冀和周边地区出现了重污染天气过程,印证了上述的研究结果和研究的结论。 -
热带北半球夏季更炎热
美国研究人员6月6日公布研究成果称,如果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持续增加,今后20年至60年后,热带地区以及北半球大部分地区夏季极端炎热天气增加的情况将不可逆转。 -
20年争论未定 沙尘又起
过去二十年间,中国各路专家加盟沙尘暴研究,“沙漠”派、“气象”派和“地质”派此消彼长,从沙尘暴成因到治理方式上纷争不已。如何设立专一机构统筹研究,如何理顺沙尘暴治理体制,成为当务之急 -
美国人如何影响天气
美国联邦政府不监管也不参与人工影响天气,并且不资助相关研究,具体操作通常由商业公司进行,人工影响天气也可被要求举行听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