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争论未定 沙尘又起
过去二十年间,中国各路专家加盟沙尘暴研究,“沙漠”派、“气象”派和“地质”派此消彼长,从沙尘暴成因到治理方式上纷争不已。如何设立专一机构统筹研究,如何理顺沙尘暴治理体制,成为当务之急
责任编辑:朱红军 曹海东 实习生 袁端端
编者按:
肆虐北中国的沙尘暴又要卷土重来。本周二下午六时,中央气象台发布消息显示:未来三天南疆盆地、甘肃西部、内蒙古中西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扬沙或浮尘,局部地 区沙尘暴。过去二十年中国沙尘暴研究争论不断,以致治理方式各异。南方周末通过甘肃民勤个案解剖以及梳理二十年中国沙尘暴研究之路,目的无他,只冀望在极端气候日益加剧的背景之下,沙尘天气能进一步得到治理改善。
过去二十年间,中国各路专家加盟沙尘暴研究,“沙漠”派、“气象”派和“地质”派此消彼长,从沙尘暴成因到治理方式上纷争不已。如何设立专一机构统筹研究,如何理顺沙尘暴治理体制,成为当务之急
“
现在沙尘暴研究处于松散、没有主流的状况,是一个无序的状态。”3月25日,在兰州的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内,69岁的陈广庭研究员说。
他做了一个形象比喻:“这就好像盲人摸象一样,有人摸到了腿,有人摸到了鼻子,然后各说各的,没有一个专门的机构来负责统筹这个事情。”
20年时间,中国沙尘天气研究从经费捉襟见肘到历任国家总理亲临沙尘暴策源地视察、批示,从一穷二白到各家争鸣,可谓波折不断。直至今日,沙尘研究依旧在争论。
我国沙尘暴研究始于1993年5月5日甘肃的“5·5”黑风暴。
这次建国44年来最严重的风沙灾难,造成了85人死亡,影响范围达100万平方公里,整个河西走廊在4个小时之内损失牲畜12万头,37万公顷耕地因沙土掩埋而绝收,直接经过损失高达6亿元。
沙尘暴指的是能见度小于1公里的沙尘天气,而黑风暴是特强沙尘暴,能见度小于50米。&l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莫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