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欢和狂欢之后|南周文化榜
2025年1-2月文化榜: 电影:《小小的我》《哪吒之魔童闹海》 图书(虚构类):《迷宫:残雪全新小说集》《足迹》 图书(非虚构类):《仇恨年代的爱:一部情感编年史1929-1939》 展览:“遇见黄东:一个清代广州‘事仔’的大世界” 剧集:《异人之下之决战!碧游村》 纪念:徐熙媛 方大同 推荐人: 王小鲁 电影学者、中国电影资料馆副研究员 路魆 青年作家,出版有小说集《吉普赛郊游》 冯俊华 出版人,“副本制作”编辑 乔纳森 资深书评人 程美宝 香港城市大学中文及历史学系教授 陆嘉宁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副教授- 09:9
费勇:人生如何解惑——从陶渊明、苏东坡和王阳明说起
“什么是生活的意义”“什么样的工作是有前途的”“为什么他/她不爱我了”“怎么教育小孩”…… 现代人经常面临学习、工作、婚姻、交际、养育乃至人生意义等等方面的困惑,作家、学者费勇的建议是,换一种思维模式问问题: “我的内心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如何找到自己内心的热爱”“在这段关系中,我愿意承担多大的责任”“我自己如何做父母”…… 这种回到内心的思维方式,源于费勇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作为暨南大学生活方式研究院联席院长、教授,他为象牙塔外的读者写陶渊明、苏东坡、王阳明和慧能等人的生活方式和心灵世界,连续多年入选各种畅销书榜单;他给网友讲儒学,也讲佛学,相关视频和音频课在各个平台获得超过千万级的流量。他探究如何将古人的智慧融入到许多人用“浮躁”来形容的现代生活,希望帮助人们找到内心的平静和力量。 费勇认为,古人的困惑与我们相通,他学习古人应对人生困惑的智慧,总结出具体的心智练习方法,写成《心的解惑》一书,并于2024年出版。我们的对话就从“困惑”开始。 追问历史,直面现实|南周文化榜
2024年9月文化榜: 戏剧:《战争与和平》 电影:《里斯本丸沉没》 剧集:《凡人歌》 图书:《正常接触》 特别关注:青年学者早逝 推荐人: 李静:剧作家,文学评论家 杨鹏鑫:南京大学文学院戏剧影视艺术系副主任、副教授 谭飞:影视监制,《四味毒叔》创始人 伊夏:书评人,《西夏酒馆》播客主播谢泳:钱锺书陈寅恪曾有书信往来
据此可判断,陈寅恪问候钱锺书并非突然,他们之间早有书信往来,可惜下落不明,如通信尚存世间,将来披露,或可印证两名伟大学者特殊时期的友谊。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开拓者乐黛云:“与时俱进,但绝不随风起舞”
“也许我在未来十年,会开始写写我的‘负面人生’吧。”2021年5月9日,在北京大学中文系特地主办的乐黛云新书研读会上,这位中国比较文学学科的奠基人、北大中文系教授曾朗声宣告,未来她的个人书写或许会触碰到回忆里最真切的部分。这位为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贡献的学者,在人生的后半程始终怀揣着“未完成感”。 当时在座听众的期待,在2024年7月27日凌晨画上了一个句号。就在巴黎奥运会拉开帷幕的同一个清晨,乐黛云在北京去世,享年93岁。 在对乐黛云的生平介绍里,最常提到的莫过于她是1970年代北大恢复招收留学生后第一批教留学生“中国现代文学”的教师之一,且在开拓比较文学研究、人才培养和推动“跨文化对话”上成就斐然,与学者汤一介伉俪情深。而她对“欧洲中心论”“东风压倒西风”和“东方中心主义”的批评,“革命青年”的经历,学术思想的转折,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对新知的求索,以及不沉湎于苦难亦不掩藏傲骨的个性,外界知之不多。 不过,乐黛云的许多学生和友人都深受她的感召:“历史的回忆当然重要。但她不会陷在其中,她身上有一股力量。”对今天的很多背负生活压力、习惯向内收缩的年轻人来说,乐黛云的乐观和坚韧太宝贵。 与我们采访她的2021年相比,当前的世界局势越发波谲云诡。能够看到东西方思想各自的根源和光亮所在,并极力促成相互对话,更是这个时代值得珍存的价值取向。 “与时俱进,但绝不随风起舞”,这是晚年乐黛云的自我评价。她“能将真实的生命经验纵身入时代的洪流,在这一试金石上检视自身成色,留下此在的痕迹”,这也是我们重发此文纪念她的原因。 本文原发表于2021年6月。清华北大为了抢人有多拼?所谓大学者,大师与英才缺一不可丨快评
对大学招生来说,大师也好,学校历史地位与过往成就形成的声誉也好,一贯的优秀学子聚集地也好,本质上都是凝结核,用来吸引(也是筛选)优秀学子纷纷前来的名器,令优秀学子类聚,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互相激发、砥砺,形成良好的学习研究氛围。优秀学子最为看重的也是这一点。AI时代,我们的问题会越来越少吗:他们笔下的2024高考作文
1996年高考满分作文作者,知名诗人、作家,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现任大学副教授的哲学学者,知名编剧,如果他们坐在2024年高考的考场里,会写出怎样的高考作文?是什么将我们相连?丨南周文化榜
2024年3月文化榜: 电影 《坠落的审判》 剧集 Netflix版《三体》 图书 《盛世:杜甫的历史图景》 综艺 《种地吧,少年》 纪念 齐邦媛 马识途 推荐人 缴蕊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师 王雨童 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学者 萧轶 媒体人、书评人 阿莫 综艺制作人为人权创建学科
吉林大学的人权学,是世界范围内唯一的人权学一级学科。 从人权法学到人权学,绝对不仅仅是名称的变化。但当前国内只有人权法学教材,并没有一级学科意义上的“人权学”教材。 据何志鹏观察,国内人权研究者不超过100人,真正的人权学者可能还不足50人,“现在的人权学者们大多还是李步云、张文显等那一批在1990年代就开始进行人权研究的人,还有我们这些21世纪初受益于国际化潮流的新生代”。- 01:11
朱自清,难忘的背影丨那年今日
1948年8月12日,著名作家、学者朱自清病逝,享年50岁。他原名自华,后改名自清,勉励自己在困境中不丧志,保持清白。他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坛的“美学大师”,以散文著名,情感真挚,文笔清丽,给后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作品,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二百多万言。他的《背影》让无数读者为之动容,被称为“天地间第一等至情文学”,《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被誉为“白话美术文的模范”,还有《荷塘月色》《春》《匆匆》等名篇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除了作家身份,他还是一名教师。27岁进入清华大学任教,34岁担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直至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