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雏凤清于老凤声:传统戏曲能在大学校园里焕发生机吗?
在这个传统戏曲似乎已经趋于没落的时代,至少有这样一群年轻人还愿意去热爱它。 -
大学校园里的“闲人金钱观”:攒攒然后大花,合适吗?
大学生活不一定要卷,但最好要比较充实。即使你觉得大学生活不一定要充实,这种不体认“支出多样性”的金钱观也无法适应毕业后的社会生活。 -
飞天向海:嫦娥六号奔月,福建舰开展海试丨知世分子
2024年5月3日,嫦娥六号探测器正式开启奔月之旅,承担着人类首次开展月球背面采样的重任。 5月1日,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开展首次航行试验。 自4月中旬警方开始清理哥伦比亚大学的抗议者营地以来,美国四十多所大学校园内已有逾2300人被捕。 -
56年来的首次校园逮捕,引爆了美国高校的反以浪潮
美国当地时间2024年4月18日下午1点30分左右,全副武装的纽约警察涌入哥伦比亚大学校园大规模抓捕参加反以色列抗议集会的学生,引发空前震动。一场美国高校师生的反战抗议潮,也开始逐步蔓延至全美其他大学校园。 -
北大副教授“跨栏”进出校门引关注,校园开放,头部大学应做表率 | 快评
为大学校园封闭管理辩护的诸多理由,很多都是多虑的。当然,开放校园的同时,也要为大学解绑,不能校内出现任何问题,都要找学校来担责。 -
即将开幕的成都大运会,有多酷?
大运村依校园而建,回归了大学生运动会的初衷。 -
大学敞开大门,应是常态与共识丨快评
大学的开放,并不止于校园、文体设施等物理层面的开放,更重要的是知识、学术资源的开放。高校是传授已有知识、研究新知识的殿堂,而其传授知识的对象,不能仅限于本校学生,向社会公众传播知识,也是大学应该担负起的职责。高校不应该是封闭的象牙塔,与社会互动互融,不仅可以更多造福社会,高校也能从中吸收能量,有助于知识创新。 (本文首发于2023年5月11日《南方周末》) -
人脸识别滥用让人裸露透明:当通过立法有力保护“这张颜面”丨快评
在大学里,已是成年人的学生也有权向校方提出建议,尽量慎用乃至不用人脸识别门禁系统。大学终究要服务社会,尽量向公众开放。在大学校园里大量使用乃至滥用“刷脸”门禁,等同于处处画地为牢,有违现代大学的理念 (本文首发于2023年3月9日《南方周末》) -
快评|校庆舞蹈视频尴尬上热搜,清华是“堕落”还是宽容?
大学在学术之外,也有生活。如果大学校园里只有西装革履、老气横秋,那才是大学的悲哀。青春学子以自己的方式为学校庆生,为自己的学校生涯留下独特的回忆,有什么不可以?而学校没有因为学生的舞姿不够专业、不够优美而阻止,这恰恰体现了学校的宽容、进步。 -
杜春媚评《知晓我姓名》|“我是性侵受害者,但这不是我的全部”
编者按:2015年,斯坦福大学校园内发生了一起性侵案,作案男子当时是全美游泳冠军,斯坦福的大一学生,法官仅判处他六个月的有期徒刑,震惊全美。受害人香奈儿在宣判前夜,写下了长达七千多字的陈述,宣判后随即被各大媒体转载,甚至被美国众议院多名议员轮流朗读。时任副总统的拜登也写信给她:“你给予了她们抗争所需的力量,我相信你将拯救生命。”此案的判决最终导致法官被免职,并改变了加州法律对强奸案的认定。被害人香奈儿经过几年的挣扎后,在2019年出版了一部回忆录,讲述了自己作为一名性侵幸存者疗愈与抗争的历程,也给所有在社会偏见和司法不公中受伤的人们带来了希望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