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杂志一篇读者来信,为何成了大学口中“零的突破”?
小说《围城》里的“三闾大学历史系主任韩学愈”,在应聘大学教职时自称“著作散见美国《史学杂志》《星期六文学评论》等大刊物”。其实,他只是在《星期六文学评论》的人事广告栏自荐学术助理,在《史学杂志》的通信栏索取过刊。中央批准:马琰铭任浙江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
燕园刮起“哪吒风” 2025“蓉漂人才荟”北京大学专场活动火热进行
“完美人设”下的连环性侵案:摄像头、“战利品”和名校留学生
线下聚会时,邹某豪会刻意展现优势:多次强调是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博士,暗示有较好的家庭背景,还会经常借看时间有意无意展示劳力士手表。 邹某豪也会倾诉焦虑:要不要回中国工作,如何为学业“拼尽全力”。给杨奇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邹某豪多次提到,自己的志向是“将来要成为大学阀”。 邹某豪还保留了受害者的物品,如首饰、袜子、头绳、钥匙等。从伦敦警方公布的照片里,小雨看见了一支口红,从色号分析,她怀疑就是她当时丢失的。 审判前,警方设法恢复了涉案视频的声音,画面中的女性正在恳求邹某豪停止,邹某豪随即改口告诉陪审团,这是“强奸角色扮演”。福耀科技大学公布招生信息:其硕博生为何要与境外高校联合培养?
要在普及化时代,破除“唯学历”教育观、人才观,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也可以进一步探索扩大大学的办学自主权,鼓励部分高校探索“自主办学,自授文凭”的新的学位授予办法,激发高校的办学活力。完美中国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健康长寿中心携手制定《中国人群抗衰老营养指南》
“卷”易过劳死,“不卷”不合格:大学教授该怎么办?
刘永锋教授突发脑溢血是否与过劳有关,李力教授聘期考核不合格是否合理,或许见仁见智。但如今,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大学教师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网上经常可见大学教师英年早逝的消息。王则柯 | 说说老中大原址的“三分立”时期
老中山大学的校园在院系调整后遭到分割,华工与华农的围墙不仅切断了校园的物理空间,更割裂了历史的连贯性。原数学天文物理大楼的南门因面对绝头路被迫废弃,铁锁锈迹斑斑。而曾短暂存在的华南化工学院,如今已湮灭在记忆的尘埃中,唯有零星校友名册中的署名,提醒人们这段“三分”的往事。中山大学校长高松:“非升即走”的重点不是“走”,而是“留”
在这个新的时代,我认为“文科之用”在于服务国家和时代之需,更在于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我在文科发展大会上提出要“做有气象的人文社会科学学问”。 在QS、US News等主观声誉评价占比较高的国际排名中,中大仍不太靠前,也比较缺乏在国际上特别有影响力的学者。今后一个时期,中大发展的主要战略目标,就是从扩大规模过渡到提升质量,摆脱别人眼中“大而不强”的印象。